单选题()
1、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 )(5分)
A、生长激素B、性激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激素正确答案D
解析解: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促进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
故选:D。2、下列有关昆虫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5分)
A、昆虫激素并不都是信息激素B、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的C、昆虫激素可以调节昆虫的觅食、交配、生长等D、昆虫激素只能在体内起作用正确答案D
解析解:A、昆虫激素通常分内激素和外激素两大类。外激素即信息激素,A正确;
B、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的,B正确;C、昆虫激素可以调节昆虫的觅食、交配、生长等,C正确;D、昆虫激素分为两大类:内激素和外激素,内激素只能在体内起作用,而外激素在虫体外起作用,D错误。故选:D3、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如表是某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5分)
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B、该男子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C、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D、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正确答案A
解析解: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
C、钙离子低出现抽搐等症状,B正确;C、胰岛素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出现糖尿病,C正确;D、游离甲状腺激素高,存在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A。4、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等产生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后,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有关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有管腺体和细胞B、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是实现体液调节的必需条件C、不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的种类相同,但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D、在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分泌量可能不同正确答案D
解析解:A、人体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与外界相通,有导管的称为外分泌腺,A错误;
B、体液调节包括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调节,还包括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B错误;C、不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的种类不一定相同,但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C错误;D、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种类和分泌量也不同,D正确。故选:D5、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b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和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小鼠相应的生理反应)。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5分)
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B、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D、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正确答案B
解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皮肤血流量的变化,A正确;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粘膜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相关神经,将兴奋传至体温的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通过分析、综合,可以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肾上腺激素分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等,还可以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总之是促进代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在第13min时小鼠处于25℃的环境中,在第26min时小鼠处于0℃的环境中,小鼠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速率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速率,D错误。故选:B。6、如图为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人体各种细胞中均存在PB和THRB、T4在细胞质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碱基T后形成T3C、TRE上有不只一个THR的识别位点,这些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D、若P为RNA聚合酶,则其结合位点位于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上正确答案C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THR在细胞核内,而人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故人成熟红细胞内不存在THR,A错误;
B、T4比T3多一个碘原子,故T4在细胞质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一个碘原子后可形成T3,B错误;C、由题图可知,TRE上有不只一个THR的识别位点,这些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C正确;D、若P为RNA聚合酶,则其结合位点位于控制蛋白酶合成的相关基因上,这些蛋白酶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D错误。故选:C。7、为了研究高等动物内分泌腺的功能,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将体重恰好相等的三只雄性小狗分别编号为甲、乙、丙.甲狗不作任何处理,该狗发育正常.而对乙、丙两只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甲狗发育成熟了.对三只狗进行血液分析,得到实验数据:(5分)
从表中的数据可推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甲狗用作对照实验B、乙狗被切除了甲状腺C、丙狗被切除了垂体D、经较长时间后,丙狗血液中的雄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会增加正确答案D
解析解:A、甲狗不作任何处理,发育正常,作为对照实验,A正确;
B、与甲狗对比可知,乙狗甲状腺激素含量为0.1,说明被切除了甲状腺,B正确;C、与甲狗对比可知,丙狗生长激素含量低,而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说明被切除了垂体,C正确;D、丙狗被切除了垂体,因此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降低,导致甲状腺激素、雄性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D。8、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九肽激素,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激素,该激素可以使人克服社交中的羞涩感。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5分)
A、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激素还有抗利尿激素B、孤独症患者可以口服催产素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C、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D、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后会被灭活正确答案B
解析解:A、抗利尿激素也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并且由垂体后叶释放,具有调节水盐平衡的作用,A正确;
B、催产素是九肽化合物,该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如果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B错误;C、根据题意“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九肽激素”可知,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C正确;D、激素作用后就会被灭活,D正确。故选:B。9、将成年雄性小白鼠的甲状腺摘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激素b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5分)
A、a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垂体分泌B、b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甲状腺分泌C、a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甲状腺分泌D、b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由垂体分泌正确答案C
解析解:A、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机体通过调节让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即a表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A错误;
B、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C、a代表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C正确;D、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D错误。故选:C。10、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④生长发育迟缓⑤性腺发育迟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正确答案C
解析解: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①正确;
②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②正确;③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③错误;④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止,④正确;⑤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停止,⑤正确。故选:C11、如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5分)
A、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生长激素的分泌B、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C、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D、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正确答案D
解析解:A、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生长激素的分泌,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表明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B正确;C、生长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即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C正确;D、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T细胞中胸腺中分化,D错误。故选:D。12、某同学将一定量双黄连注射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小鼠表现正常。若干天后,将小鼠分成两组,-组注射一定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小鼠很快发生了皮肤红肿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表现正常。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5分)
A、注射液中含有毒素,导致小鼠皮肤受伤B、注射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使小鼠心跳加快D、注射液中含有激素,使小鼠心跳加快正确答案B
解析解:A、如果注射液中含有毒素,那么两组小鼠都会出现相应性状,A错误;
B、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发生了皮肤红肿和心跳加快等症状,B正确;C、若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那么两组小鼠的心跳都加快,C错误;D、若注射液中含有激素,那么两组小鼠的心跳都加快,D错误。故选:B。13、研究发现模拟禁食效果(只喝水不进食)的饮食,能激活糖尿病小鼠胰岛B细胞再生并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进而缓解高血糖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进行实验验证时需要设置正常小鼠和不禁食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B、翻译合成胰岛素时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3种C、胰岛素mRNA的碱基数刚好是胰岛素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的3倍D、正常情况下,健康小鼠进食后胰岛8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正确答案A
解析解:A、进行实验验证时需要设置正常小鼠(空白对照)和不禁食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A正确;
B、翻译合成胰岛素时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和核糖体上的mRNA进行碱基配对,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4种(A-U、U-A、C-G、G-C)B错误;C、mRNA中存在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碱基数与氨基酸数之比大于3:1,C错误;D、正常情况下,健康小鼠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8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D错误。故选:A。14、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三种激素分别用曲线a、b、c表示,正确的是( )(5分)
A、B、C、D、正确答案B
解析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应增加。
故选:B。15、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正确答案B
解析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
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有误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B正确;C、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也能够产生,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错误;D、该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5分)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正确答案B
解析解: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①正确;
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②错误;③中催乳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理作用是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刺激并维持泌乳,③错误;④中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生长,④正确。故选:B。简答题()17如图表示女性月经周期中温度、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是两种促性腺激素.子宫内膜的增厚为接受受精卵做准备;如果卵未受精,血管丰富的子宫内膜解体,形成月经.回答下列问题(1)排卵前后的体温变化是_______,因此临床上将该基础体温的改变作为判断排卵日标志之一.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范围较小,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在_____调节下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5分)(2)排卵前,雌激素和孕激素由______产生,月经开始时,______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引起______分泌一种释放激素,刺激_______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于卵巢,促进_______成熟,同时刺激该结构产生雌激素,雌激素的增加进一步促进LH和FSH的骤然释放,诱发排卵.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____天左右排卵.(10分)(3)排卵后的卵泡转变为黄体,黄体可进一步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激素表现为______作用,以促进_______,为______做准备;若卵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解体,月经开始.进入新的月经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调节属于_______调节.(9分)
解析解:(1)看图可知:排卵前后的体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因此临床上将该基础体温的改变作为判断排卵日标志之一.体温的变化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范围较小,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
(2)排卵前,雌激素和孕激素由卵巢(卵泡)产生,月经开始时,低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引起下丘脑分泌一种释放激素,刺激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成熟,同时刺激该结构产生雌激素,雌激素的增加进一步促进LH和FSH的骤然释放,诱发排卵.看图可知: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排卵.(3)排卵后的卵泡转变为黄体,黄体可进一步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以促进子宫内膜增厚,为接受受精卵做准备;若卵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解体,月经开始.进入新的月经周期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下丘脑产生释放激素,该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先降低后升高神经-体液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2)卵巢(卵泡)低下丘脑垂体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卵泡14(3)协同子宫内膜增厚接受受精卵低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下丘脑产生释放激素负反馈调节.18、如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化。请回答:
(1)皮肤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它们都具有促进产热、抵御寒冷的作用,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4分)(3)体温平衡调节除有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还有_______调节。(2分)(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如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大脑的发育。(4分)(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1分)(6)寒冷环境中人的尿量会________,此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______,它作用的靶器官为________。(5分)解析解:(1)寒冷环境时,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和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抵御寒冷,两者属于协同关系。(3)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5)根据题意可知,某人体温始终维持在36℃,体温没有变化表明产热和散热相同。(6)寒冷环境中,排汗量减少,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寒冷环境中人的尿量会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机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在寒冷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从而导致人的尿量会增加。故答案为:(1)减少散热,维持体温(2)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协同作用(3)神经(4)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发育和功能(5)=(6)增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19、自闭症是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研究者研究了罗伊氏乳杆菌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社交行为的影响,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罗伊氏乳杆菌是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一种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______,因其具有助消化、保护肠粘膜等作用,从而和宿主形成了_______关系。(3分)(2)研究发现,自闭症小鼠肠道中罗伊氏乳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研究者给自闭症小鼠喂食一定剂量的罗伊氏乳杆菌后,用图1装置检测其社交行为(将被检测的小鼠置于空笼子和不能移动的同伴鼠之间,一段时间内分别记录检测鼠与同伴鼠、空笼子的相处时间),结果如图2。
野生型小鼠社交行为正常,据结果可知,表现为检测鼠与同伴鼠相处时间比与空笼子的______;罗伊氏乳杆菌可________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3分)
(3)研究者通过如下实验证实:罗伊氏乳杆菌通过迷走神经(支配内脏感觉和运动的脑神经)影响小鼠社交行为。请补充实验方案和相应的结果。(3分)
(4)研究表明,小鼠的社交行为受催产素的影响。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的一种肽类激素,会刺激脑干中的“奖赏中心”神经元。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罗伊氏乳杆菌喂食自闭症小鼠,检测其下丘脑相关区域表达催产素的神经元的数量,结果如图3.据图3可知________;研究者检测下丘脑相关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6分)
②对切断迷走神经的自闭症小鼠施加催产素,检测其社交行为,结果如图4.图4结果说明催产素_____________。(2分)
(5)综合上述研究,罗伊氏乳杆菌发挥作用的过程与自闭症小鼠的调节有关_______,请用文字和“→”简述罗伊氏乳杆菌对自闭症小鼠社交行为的作用路径:罗伊氏乳杆菌→__________→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5分)
解:(1)罗伊氏乳杆菌是异养厌氧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2)据柱形图结果可知,表现为检测鼠与同伴鼠相处时间比与空笼子的长;说明罗伊氏乳杆菌可恢复(改善、增强)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3)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罗伊氏乳杆菌通过迷走神经(支配内脏感觉和运动的脑神经)影响小鼠社交行为,实验材料是应该一类是野生型小鼠,另一类是自闭症小鼠;自闭症小鼠是实验组,自变量是否饲喂罗伊氏乳杆菌、是否切断迷走神经中的传入(感觉)神经,因变量是小鼠的社交行为变化;2组实验材料是自闭症小鼠、不饲喂罗伊氏乳杆菌、不切断迷走神经中的传入(感觉)神经,3组处理是自闭症小鼠、喂食罗伊氏乳杆菌、不切断走神经中的传入(感觉)神经,4组实验处理是自闭症小鼠、喂食罗伊氏乳杆菌、切断走神经中的传入(感觉)神经;由于4组实验切断走神经中的传入(感觉)神经,因此自闭症小鼠不能回复社交行为,即社交行为异常。(4)①由图3可知,自闭症小鼠下丘脑表达催产素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罗伊氏乳杆菌可使自闭症小鼠下丘脑表达催产素的神经元数量恢复(增加);研究者检测下丘脑相关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的目的是研究表达催产素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与检测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变化的关系(说明表达催产素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不是由检测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变化导致的)。②由图4可知,切断迷走迷走神经的自闭症小鼠施加催产素,相处时间延长,说明催产素可改善(切断迷走神经的)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5)综合上述研究,罗伊氏乳杆菌发挥作用的过程既有神经元参与,也有催产素的参与,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罗伊氏乳杆菌对自闭症小鼠社交行为的作用路径可能是罗伊氏乳杆菌→迷走神经(传入神经)→下丘脑产生催产素→脑干中的“奖赏中心”神经元→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故答案为:(1)异养厌氧型互利共生(2)长恢复(改善、增强)(3)
(4)①自闭症小鼠下丘脑表达催产素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罗伊氏乳杆菌可使自闭症小鼠下丘脑表达催产素的神经元数量恢复(增加)
研究表达催产素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与检测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变化的关系(说明表达催产素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不是由检测区域全部神经元数量变化导致的)②可改善(切断迷走神经的)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5)神经调节和体液迷走神经(传入神经)→下丘脑产生催产素→脑干中的“奖赏中心”神经元特别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