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news/a_6320423.html
苏彤(老联)评语:
屠呦呦先生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持续发酵,引出很多被遗忘的往事。整整两年前的10月8日,科技日报为应景,发表了《趣说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文。那个时候,估计谁有没有想到,两年后的这番场景。
屠先生得奖,会为这篇文章增添新的乐趣:第十一位女性,第一位中国人,还有她的名字与“青蒿”的关系。
后面附上历届获奖者和获奖理由的名单,看这些获奖者的名字,深觉庆幸!内心就想说一句话:感谢救命之恩!
可以猜想,在这些发现与发明的背后,有太多咸苦酸辛甘,太多悲欢离合愁,更有很多可以引人深思的东西——
在举国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的时代,需要对与“创”相关的事情做更体系化和更深刻的刨根问底。
屠呦呦获奖事情,估计喧嚣一阵就会冷却,但希望对创新领域相关国内外潜规则、隐秩序的探讨和深究不要停止。
比如:有人刚刚发微博称:下图科学院的文件可看出屠呦呦排在什么位置,为何没有当院士,这次给奖不给测定青蒿素结构的,不给合成青蒿素的,不给相关衍生物的,背后是不给中国青蒿素相关药品知识产权,仅仅提取有效成分是得不到专利的,外国人特别拔高她为何就明白了,这是以诺贝尔奖的方式否定了中国的知识产权,这诺奖不便宜。
另附两个链接:
青蒿素背后的故事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