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垂体激素,垂体瘤总介绍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93.html

●脑垂体在哪?到底是干嘛的?

●脑垂体分泌哪些激素?分别有什么作用?

●脑垂体瘤有哪些类型?

脑垂体

「脑垂体」是全身内分泌腺中最复杂丶最重要的一个,但它的体积最小,像颗黄豆,重约0.5-0.6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可能是由於它的重要性,在体内受到良好的保护,它深居在大脑底部。

大脑底部有一块骨头叫蝶骨,蝶骨上有一个像马鞍形状的小窝,称蝶鞍,「脑垂体」就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所以,「脑垂体」一旦有病需要开刀时,外科医生必须费一番周折才能见到它的尊容。

「脑垂体」并不是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它的上部经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依靠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它们互通信息,调节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它是荷尔蒙的「司令官」,控制影响着其它荷尔蒙腺体。

脑垂体虽小,却分好几个部分,大体上分为前叶和后叶,后叶又分中间部和神经部两部分。

前叶和后叶中间部合并在一起叫「腺垂体」,它由腺体组织所构成。(也有的分类是把垂体分为前叶、中叶、后叶,前叶和中叶叫腺垂体。)

后叶的神经部主要由神经纤维及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所以又叫「神经垂体」。

垂体激素

垂体激素是脊椎动物垂体(或脑下垂体)分泌的多种微量蛋白质和肽类激素的总称。它们的作用各异,分别调节动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或控制各外周内分泌腺体以及器官的活动。脑垂体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

「腺垂体」

「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1.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3.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丶孕激素,帮助排卵。

4.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

5.催/泌乳素(PRL):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6.生长激素(GH):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7.促黑激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

8.促脂解素(LPH):是一种来源于阿黑皮素原(POMC)的激素。LPH分为β-LPH和γ-LPH。β-LPH为POMC的C端片段,含90个氨基酸残基,在体内可作用于黑色素细胞使之产生黑色素,也可促进脂分解。

9.内啡肽等。:内啡肽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肽类物质。内啡肽有α、β、γ、δ四种类型。从垂体中分离出的内啡肽,其代表为β-内啡肽及镇痛作用更强的强啡肽。它们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是机体抗痛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理意义。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

这些从腺体分泌出的微量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诸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等外周内分泌腺体以及乳腺、骨骼、肌肉等器官,分别刺激相应靶腺产生和分泌特异的激素以及调节机体和组织的生长等功能。

垂体前叶分泌各激素的活动并不自主,分别受控于特异性下丘脑激素。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反过来也能减弱垂体或与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下丘脑、垂体与靶腺之间,层层控制,相互制约,组成一个闭环的反馈系统,其中垂体激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垂体后叶是神经垂体的主要部分。因通过神经纤维束与下丘脑直接相连而得名。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属于下丘脑的神经性分泌核团)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与后叶激素载体蛋白一起经神经轴突运到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处贮存,当受到生理刺激后才从该处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故又称垂体后叶激素。

10.抗利尿激素ADH:管理肾脏排尿量多少,升高血压。

11.催产素oxytocin:促进子宫收缩,有助於分娩。

总的再来看下:

垂体疾病

垂体虽小,发生的疾病却不少,最多见的是垂体肿瘤。垂体肿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根据肿瘤细胞能否产生激素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

功能性垂体瘤又以肿瘤细胞生产的激素种类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肿瘤。脑垂体瘤大多为良性,发生原因不明,脑下垂体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多见,约70%的病人始发年龄在30~50岁,只有3%~7%的病人始发年龄在20岁以下。

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垂体激素对应的疾病

1.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TSH不足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柯兴/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CS)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ypercortisolism),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皮质醇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库欣综合征患者80%有高血压,高血压是提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表现还有向心型肥胖、紫纹等。纳尔逊综合征(Nelson综合征):由于在治疗库欣病时进行了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或次全切术后残留组织逐渐萎缩、坏死,失去功能。

3.促黄体生成激素(LH):

4.促卵泡成熟激素(FSH):(LH和FSH一起说了)促性腺激素腺瘤。妇女如LH和FSH不足,则会产生经闭,第二性征退化以及不育,但在切除卵巢者和绝经妇女,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男子缺乏促性腺激素会导致阳萎,睾丸萎缩,第二性征退化以及精子生成减少,随即出现不育症。

5.催/泌乳素(PRL):泌乳素腺瘤(溢乳症及闭经-溢乳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6.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腺瘤(巨人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侏儒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少、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7.促黑激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8.促脂解素(LPH):

9.内啡肽等:

10.抗利尿激素(ADH):尿崩症

11.催产素(oxytocin):

席汉综合征:在Sheehan氏综合征的病人中,由于在围产期中血容量减少和休克的发生所造成的垂体坏死,产后可能无乳汁分泌,而且病人可能出现疲劳,还可能出现阴毛和腋毛的脱落。

(此图为年4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年工作总结中发布,根据协作组的数据库统计,不知道是不是仅仅指年,还是从数据库统计开始至年4月。我觉得是年全年的统计数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pc/6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