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集团内生增速30彰显公司聚焦提效

事件

丽珠集团年年度报告,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5亿元,同比增长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3亿元,同比增加2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92亿元,同比增长25.79%,实现EPS为1.39元。

公司年Q4营业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85.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4.44%。

公司公告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5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观点

内生增速超过30%,业绩大超预期彰显公司聚焦转型后的成效,二次创业元年有望再创佳绩

公司发布年报,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5亿元,同比增长5.91%;归母净利润13.02亿元,同比增长20.39%;扣非净利润11.92亿元,同比增长25.79%,实现EPS为1.39元。

公司年Q4营业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3.46%;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85.15%;归母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4.44%;实现EPS0.28元(加回员工持股计划基金后扣费增速超过80%)。

分板块来看,制剂板块是公司的最主要板块整体收入62.12亿元,收入占比66.20%。

化学制剂板块49.31亿元(+16.35%,毛利率下降1.06pp,部分品种中标价略有降低);

消化道板块17.75亿元(+40.67%);收入占比从去年的14.14%提升至18.84%。

心脑血管板块2.77亿元(+11.78%);

抗微生物药物板块5.3亿元(+3.62%);

促性激素板块18.2亿元(+12.99%);

其他板块3.07亿元(-11.23%)

中药制剂板块12.84亿元(-16.39%,毛利率下降0.94pp,与参芪扶正全国最低中标价执行有关),收入占比下降至13.75%;

原料药和中间体板块23.50亿元(-0.18%,毛利率提升7pp),收入占比25.22%。原料药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已逐步实现了由大宗原料药转向高端特色原料药,由非规范市场转向欧美等规范市场,收入端略有下降是收入结构调整,低毛利品种取消销售导致。

诊断板块收入7.54亿元(+8.19%,毛利率提升0.51pp),收入占比8.1%。

公司参芪扶正和鼠神经下滑已经减慢,且其他二三线品种高增速有望持续。表1可以清楚的看出,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年下半年开始调整,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下滑趋势已经明显减缓,同时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2.55%,对公司整体影响已经比较小。而除了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其他品种增速一直较快。

公司的整体产品线丰富,领域多,产品结构方面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各方面叠加发力可以弥补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的下降,并且支撑公司业绩到有更多丰富的高端制剂产品上市。

核心品种艾普拉唑系列9.74亿元(+65.65%),其中肠溶片8.68亿元(+51.15%),艾普拉唑针1.06亿元(.09%);亮丙瑞林9.26亿元(+21.75%)持续高增速符合预期。

参芪扶正注射液销售收入8.17亿元(-18.48%)。

尿促卵泡素6.26亿元(+5.72%)。

鼠神经生长因子3.61亿元(-18.83%)。

其他二线品种也在叠加放量。值丽珠维三联增速24.72%、得乐系列增速26.67%,精神领域重点品种氟伏沙明增速26.28%,哌罗匹隆增速49.40%。我们认为二线品种的叠加放量效应在年将持续。

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部分品种高增长,苯丙氨酸增速23.87%,美伐他汀增速22.67%,达托霉素增速.74%。

公司原料药板块持续向好:通过资源整合、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际认证等措施,重点品种持续高速增长。年,相关原料药生产企业与国内外重点客户签订了阿卡波糖、苯丙氨酸、达托霉素等多个品种的销售合同或年度战略合作协议,为后续的销售奠定基础。美伐他汀、万古霉素等均呈现高速增长。

从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化药制剂、原料药子公司增速保持较快增速,与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相一致,丽珠单抗研发持续投入中。

财务指标方面:公司年销售费用率为32.96%,比年同期36.87%下降3.96pp,主要是销售费用进行了结构调整和优化;管理费用率为7.81%,比年同期的6.20%上升1.11pp,主要是员工薪酬方面增加了激励基金万元,试剂公司股份激励摊销万元,其他管理费用控制良好。公司研发费用从年的5.49亿元上升至的年7.33亿元,增长了33.5%,主要原因是单抗部分进入临床品种增多,研发投入加大所致。财务费用略有增加,主要是利息收入略有减少。公司综合毛利率63.86%,较年的62.08%提升了1.78pp,反映收入结构的改善。另外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速39.41%,整体财务状况良好。

展望年,我们有以下几点判断:

公司的整体产品线丰富,领域多,产品结构方面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各方面叠加发力可以弥补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的下降,并且支撑公司业绩到有更多丰富的高端制剂产品上市。基于公司优秀的管理层、销售团队、单抗平台、微球平台等,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第一,一线品种更替,艾普拉唑和亮丙瑞林拉动公司快速成长。参芪扶正已不再是一线核心品种,由艾普拉唑和亮丙瑞林两个10亿级别品种接棒。艾普拉唑针剂进入医保后快速放量拉动。亮丙瑞林持续高速增长。

第二,公司处方药市场渠道下沉与开发拓展工作的有效推进,二线品种放量拐点已现,包括得乐系列、氟伏沙明、哌罗匹隆、抗病毒颗粒等。精神线有望成为辅助生殖之外另一条独立的特色专科线。

第三,原料药持续增长,有新品不断通过FDA认证,提供业绩支撑。年起原料药板块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情况明显。公司成立原料药事业部,进行了充分的整合,提高了原料药的竞争力。研发一直是本集团原料药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积累了微生物菌种改造、发酵工艺优化、不对称合成工艺、在线晶型控制与制备技术等技术和工艺领先优势。我们判断未来原料药板块的增长趋势是可持续的,有望提供业绩弹性。

第四,账上现金充裕,价值还未体现。土地转让的收益虽然是一过性事件,但该项收益的获得,改善了公司财务状况,年报账上现金88.55亿,价值还未体现。

第五,在研产品后续梯队持续稳步推进。单抗微球均有看点。

年大事梳理

化学制剂板块:卡那霉素注射液通过WHO的PQ认证;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获批临床;派罗匹隆调入医保目录;艾普拉唑谈判成功纳入医保;注射用万古霉素获批上市;阿立哌唑微球和奥曲肽微球临床申请受理。

生物板块: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重组全人源抗OX4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新药获批临床;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批临床;注射用重组肿瘤酶特异性干扰素α-2bFc融合蛋白(A-01)临床申请受理。

其他: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合资子公司;对羿尊增资万元;股权转让+子公司激励;中长期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三年股东回报计划;领投新元素医药B轮融资。

持续探索新型的高管及员工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公司于年11月8日公告股权转让议案和审议通过子公司员工股权激励议案,是创新型激励持续落地。股权转让纳入了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的高管,子公司层面的股权激励激励子公司员工,既能调动母公司管理层积极性,稳定和吸引人才,又能促进子公司发展。公司在激励方面持续探索,至今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单抗公司期权(公布方案)、新北江制药股权转让、丽珠圣美股权转让等。在健全的激励机制下,公司各层员工活力和积极性有望持续激发。

年12月公司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和中长期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发布。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足,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对于核心管理层、人才的重视,在公司不断完善的激励机制下,公司核心员工活力和积极性有望持续激发,公司长期增长可期。

领投新元素医药,创新投资项目不断落地

公司领投新元素医药B轮融资,用于推进新元素在研的1.1类痛风创新药的临床以及其他包括非酒精脂肪肝炎(NASH)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公司此前曾多次通过早期投资进入创新领域,在单抗、双抗、细胞治疗等领域均有布局,此次通过领投新元素医药的B轮融资进入痛风、NASH及肿瘤领域,创新领域上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单抗平台+微球平台加速推进,为长期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年公司用于研发投入8.28亿元,同比增加20.44%,约占营业总收入的8.82%。费用化7.33亿元(+33.5%)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司特色生物药、微球、化药等均已形成产品梯队,稳步推进。

化药领域:有序稳步推进

化学制剂:在研项目共18项,其中已立项并进行药学研究项目11项,已申报生产2项,取得临床批件项目3个。注射用丹曲林钠、布南色林片申报生产,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及注射用高纯度尿促性素取得临床批件,准备进入临床。

一致性评价:已立项共17项,其中,已申报4项。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已注册申报,已完成现场核查。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已注册申报,待进行现场核查。

生物药板块(有明显加速和聚焦):重点在研项目共9项。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申报生产,已完成国家局临床现场核查,生产现场核查准备工作进行中;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重组抗HER2结构域II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正在进行Ib期临床试验;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正在进行Ib期临床试验;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临床试验申报获CDE受理;治疗用新型长效肿瘤靶向细胞因子药物正在进行IND临床申报。

原料药板块(更重视研发):

发酵研发中心:在研项目共13项,奥利万星、特拉万星、达巴万星正在准备注册申报;完成3个多肽类产品的中试工作;

合成研发中心:在研项目共10项,完成酒石酸匹莫范色林及另1个项目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完成1个引进项目的产业化。

诊断领域:自主研发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

化学发光平台合计5个在研项目,其中全自动60速单人份化学发光、结核病毒感染T细胞检测试剂、白介素6测定试剂盒、AMH化学发光试剂已完成临床试验,进入注册阶段;分子核酸平台合计5个在研项目,其中HCV核酸检测试剂、HBV核酸检测试剂、HBV核酸检测试剂(一步法)产品已完成临床,进入注册阶段;自免多重平台合计11个项目,肌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荧光法)、血管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荧光法)已完成临床,进入注册阶段;荧光层析平台合计3个项目,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处于临床中。

微球板块:在研项目共8项,其中已立项并开展临床前研究项目4项,已申报生产1项,处于临床研究1项,获临床批件1项,申报临床1项。重点项目进展如下: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项目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项目已获临床批件,醋酸奥曲肽微球(1个月)申报生产,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申报临床。

公司未来看点及投资逻辑再梳理

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兼具化学制剂与创新生物基因,短期看制剂、原料药板块,长期看创新生物药转型。管理层调整之后,公司的销售聚焦、提效,重点品种持续发力。年全年业绩超预期,管理层调整和激励效应显现,年公司二次创业元年更值得期待。

公司是优质生物药的细分龙头,创新管线稳步推进,有持续稳健并且持续超预期优秀的管理层,业绩稳健持续成长。公司虽然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两个大品种面临下滑的压力,但是二三线品种可以弥补两个品种的下滑,收入结构在持续的改变。

短期逻辑: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估值较低(预计年PE仅23X,若扣掉账上现金则估值更低),土地收益将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三年复合扣非业绩增速15%以上,有望超预期。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开始全面驱动增长(艾普拉唑和亮丙瑞林预计成为年销售前二的主力品种),参芪扶正贡献现金流,基层品种随着渠道下沉而激发活力,原料药持续改善提供弹性。

中长期逻辑:艾普拉唑针剂获批为20亿元级别大品种(进入医保后确定性更高),后续品种持续推进。土地收益为研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外延也有一定预期。参芪扶正软袋装获批后增强市场推广灵活性,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基层队伍逐渐发力带来的小品种爆发叠加。

长期逻辑:单抗和微球产品获批成功转型创新生物药。公司生物药平台在经历了调整之后更加聚焦,并且重视销售协同与内部合作,效率明显提高。其中重点推进品种包括IL-6R(Biosimilar新品,三季度已经开展Ⅲ期,有望争第一)、HER2(Ⅰb期)、PD-1(Ⅰb期)。微球平台曲普瑞林、亮丙瑞林3个月、戈舍瑞林植入剂等后续陆续推进。

账上现金充裕,价值还未体现。土地转让的收益改善了公司财务状况,年报账上现金85.88亿元(扣掉分红等可支配现金超过50亿元),价值还未充分体现。

结论

我们预计-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3亿元、18.92亿元、22.47亿元,增长分别为20.7%、20.3%、18.8%。EPS分别为1.68元、2.02元、2.40元,对应PE分别为21x,18x,15x。(扣掉激励基金费用实际业绩增速更高)。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参芪扶正销量下滑、单抗研发风险。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年3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丽珠集团(.SZ):内生增速30%+彰显公司聚焦提效成果,看二次创业元年再创佳绩》,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张金洋S1zhangjy

gsz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pc/5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