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儿童性早熟上丨李德春

中枢性性早熟(CPP)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为1/~1/,女孩约为男孩的5~10倍。

性早熟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是否提前启动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又称为变异青春期,包括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肾上腺功能早现、单纯性阴毛早现和单纯性早初潮等;

按性发育进程异常可分为缓慢进展性性早熟和快进展型青春期;

缓慢进展型性早熟是指7~8岁前出现性发育征象,但性发育过程及骨龄进展缓慢,线性生长亦保持在相应百分位数。

快进展型青春期是指界定年龄后才开始出现性发育,但性发育进程迅速,从一个发育分期进展到下一分期的时间较短(6个月)。从而生长速率增加、骨骼成熟迅速,短期内出现骨龄明显超过实际年龄,由于骨骺早期愈合而影响最终成人身高。

中枢性性早熟五大诊断标准: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以女孩出现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大为首要表现。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

骨龄超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

性腺增大:盆腔B超显示女孩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孩睾丸容积≥4ml。这就意味着孩子有可能有中枢性性早熟的可能。

下丘脑躯体性腺轴功能启动,通过激发试验检测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到青春期水平。

诊断过程中注意事项:

第一、年龄界定

定义里面说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但是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调查显示,年龄呈现提前的趋势。

乳房发育的年龄有种族和地狱的差异,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将性早熟的年龄界定为:白种女孩小于七岁,非洲女孩小于6岁,但是也存在差异。性发育的原因和遗传、肥胖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仍然继续沿用女孩8岁,男孩9岁的标准界定。

第二、性发育的顺序和进程

性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性腺容积如何评估?

中枢性性早熟,女孩青春期的发育顺序一般是乳房、阴毛、外生殖器的改变、腋毛的生长、月经的来潮。

男孩,睾丸容积的增大,阴经增长和增粗,阴毛和腋毛的生长并且声音开始低沉胡须开始出现。

男孩的青春期持续时间比女孩要长一些。如果性发育的顺序或进程出现异常,提提示我们性早熟的不同表现。对治疗和诊断性早熟有进一步的意义。

性早熟发育出现顺序异常时,我们需要排出外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早熟等这些情况。其中不完全性性早熟又称为变异性青春期,性发育进程在出现异常以后,我们应该高度警惕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慢进展型的性早熟,孩子在界定年龄前出现性发育征象,但是性发育过程及骨龄进展非常缓慢。线性的生长速度保持在正常的百分位。

第二种,快进展型的青春期,虽然孩子的青春期在界定的年龄范围内,但是孩子的性发育进程非常迅速,从一个性发育分期到另一个性发育分期之间非常短(通常是小于半年),骨骼成长速度非常迅速,骨龄明显超过实际年龄。

对于满进展型的性早熟,我们应该坚持随访,相隔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时间测量一下身高和体重,看它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时候半年复查一下骨龄。如果发现异常再及时的干预,但是对于快进展型的青春期发育,必须要按照性早熟的方案来处理,因为短期内的快速增长,耗竭了骨骺的生长空间,导致骨骺快速提前闭合,最终还是会影响成年身高,这种情况使我们更应该值得警惕的。

第三、生长加速

一般来说在性发育过程中,在性发育的过程中可出现生长加速,一般女孩9~10岁,男孩11~12岁出现生长发育,但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且与性发育分期相关。

在性发育分期的2-4期里面,女孩出现生长发育的比例分别为40%、30%、20%,男孩出现生长加速的比例则为8%、60%、28%。也会有10%的女孩在乳腺开始发育前出现生长加速,4%的男孩在第4分期开始出现生长加速。

在这提醒一下各位家长最好半年测量一次孩子的身高并记录。若缺乏患儿生长速率的资料,则需检测生长情况3~6个月,以进一步评估是否出现生长加速,以及评估是否为快进展型性发育。

第四,性腺发育的评估

女孩盆腔B超:子宫长度3.4~4.0cm,卵巢容积1~3ml(卵巢容积=长*宽*厚*0.),并可见多个直径L>4mln的卵泡,提示青春期发育。子宫内膜回声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低(42%~87%),子宫内膜评估对于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意义并不大,但对于是否来月经很有意义。

男孩睾丸:睾丸容积>4ml(睾丸容积=长*宽*厚*0.71)或睾丸长径>2.5cm,提示青春期发育。

第五、正确评估细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否启动

(1)首先要看黄体生长素(LH)基础水平。在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过程中,黄体生成素比卵泡刺激素(FSH)更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基础黄体生长素水平意义有限,因为黄体生成素呈脉冲式分泌;其水平受检测方法的影响而差异较大;缺乏相应的正常值资料;约50%左右的性发育分期Ⅱ期的女孩黄体生成素基础值可在青春期前的水平。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是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金标准,也是鉴别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的重要依据,但是不能单纯依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结果进行诊断。

在结果评估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激发作用比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强数十倍,峰值在60~min出现,一般不推荐其在常规诊断中使用,如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替代,则应有各实验室自己的药物剂量及试验数据。

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法(IFMA),黄体生成素的峰值>9.6U/L(男孩)或>6.9U/L(女孩);

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黄体生成素峰值≥5.0U/L。这两种都能提示性腺轴启动。营养不同试剂检测时,诊断临界值不同。有条件的中心和实验室宜建立自己的诊断界值。

正确评估:

黄体生成素(LH)峰值/卵泡刺激素(FSH)峰值:黄体生成素(LH)峰值/卵泡刺激素(FSH)峰值≥0.6,考虑青春期启动,但应注意同时要满足黄体生成素(LH)峰值≥5.0U/L。

如果单纯以黄体生成素峰值(LH)/卵泡刺激素(FSH)峰值>0.6作为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

黄体生成素峰值(LH)/卵泡刺激素(FSH)还有助于快进展型与非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的鉴别,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黄体生成素峰值(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较高。

在对检查结果做判定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本身生长发育的情况综合的分析,对于一部分病程较短的患儿在乳房发育开始的早期,还没有明显的生长加速,骨龄也没有明显超前的时候做的激发试验可能是假阴性的,对于这一类患者还应该密切随访他的性征发育情况、生长速度、骨龄,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重复的生长激素的激发试验。

性激素水平

临床上也对性激素水平做常规的测量,性激素水平不宜作为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指标。雌二醇的水平变异较大,但低水平的雌二醇也不能排除CPP。但当雌二醇水平>pmol/L(pg/ml)时,应高度警惕卵巢囊肿或肿瘤。这其中也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这是临床诊断的一些方法。

本期分享嘉宾:李德春主任

李德春

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院主任医师,放射科主任,儿童生长发育诊疗中心主任。

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东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首届医学拔尖人才。

专业方向:消化道影像诊断与介入技术。

发表中华级论文20余篇,SCI期刊论文4篇。

获国家专利4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7项。承担市级课题2项。

荣获“徐州市拔尖人才”、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称号。

更多正能量关博亨科技订阅号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ff/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