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黄体生成素又称促黄体素(luteotropichormone,LH)。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所分泌的激素。为糖蛋白。分子量约。化学结构:为糖蛋白,由a和b两个亚基肽链以共价键结合而成。在有卵泡刺激素存在下,与其协同作用,刺激卵巢雌激素分泌,使卵泡成熟与排卵,使破裂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并促进其分泌睾酮。故又称间质细胞促进素。
生理机理
在有卵泡刺激素存在下,与其协同作用,刺激卵巢雌激素分泌,使卵泡成熟与排卵,使破裂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并促进其分泌睾酮。故又称间质细胞促进素(或间质细胞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调节。男性去势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但又被睾酮抑制。
月经来潮后,女性体内LH浓度会逐渐升高,在某一时刻达到迅速高峰状态,然后迅速下降。排卵期发生在此LH峰后的18~24小时,并且几乎都在48小时之内。LH半衰期非常短,很快从体内清除,主要通过尿液。尿液中LH浓度若超过一定数值,排卵监测试纸则可表现为类似测试妊娠的试纸条一样,出现两根紫红色的线条为阳性,表明有排卵发生,阴性则只出现一根线条,表明无排卵发生。若为阳性,表明患者的排卵功能正常,不孕是由其他原因所致,需要再检查其他项目;若为阴性,则需进一步检查不排卵的原因。
临床应用
降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性闭经、继发性性功能减退症等。 升高: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垂体性闭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卵巢切除术后、妇女绝经期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 闭经,绝经期的妇女,卵巢功能问题的诊断
临床表现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