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六项检测(上)——FSH、LH、E2
?match?性激素
性激素是由性器官或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维持和调节机体内正常生命,生理活动和生殖功能的一类甾体激素。在个体生长的不同阶段,尽管性激素水平不同,或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值不同,但仍按机体的需求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如果这种平衡失调,或性器官分泌激素功能异常,就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或病理改变。
在女性内分泌的化验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六项,它们的符号和中文名称分别是:
1.?FSH(促卵泡生成激素)
2.LH(促黄体生成素)
3.E2(雌二醇)?
4.?PRL(催乳素)(注:以上三种激素是垂体分泌的)
5.P(孕酮)(注:以上二种激素主要是卵巢分泌的)
6.T(睾酮)(注:可由肾上腺和卵巢分泌)?
项目
性激素六项正常值
促卵泡生成雌激素(FSH)
血促卵泡生成雌激素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5U/L,排卵后期2-10U/L
促黄体生成素(LH)
血黄体生成素浓度在排卵前期2-15U/L,排卵期为30-U/L,排卵后期4-10U/L
雌二醇(E2)
基础值为25-45pg/mL,卵泡早期约为50pg/ml,排卵期为-pg/ml,黄体期约为.8pg/ml
??催乳素(PRL)??
???非哺乳期,成人女性正常值在4~21μg/L???
孕酮(P)
血孕酮浓度在排卵前为0—4.8nmol/L,排卵后期为7.6—97.6nmol/L
睾酮(T)
血清总睾酮正常范围,卵泡期1.4nmol/L,
排卵期2.1nmol/L,黄体期1.7nmol/L,
绝经后1.2nmol/L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是垂体前叶嗜碱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并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育龄妇女的月经期内,血中FSH水平随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其主要功能是直接作用于颗粒细胞上的受体而刺激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参考范围
血FSH的浓度:
排卵前期为1.5—10mIU/mL
排卵期为8—20mIU/mL
排卵后期为2—10mIU/mL
一般以5—40mIU/mL作为正常值
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到一峰值
临床意义
FSH值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及性腺切除后等。FSH高于40mIU/mL,则对克罗米芬之类的促排卵药无效。
FSH值低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FSH下降,可致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
在月经第3天测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浓度,可用来预测受孕能力。如果FSH高于15mIU/mL,则代表着生育能力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临床上代表着卵巢功能衰竭。
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黄体生成激素(LH):LH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促黄体生成素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原蛋白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进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参考范围
血LH的浓度:
排卵前期为2—15mIU/mL
排卵期为30—mIU/mL
排卵后期为4—10mIU/mL
一般在非排卵期的正常值是5—25mIU/mL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
临床意义
L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LH降低,可引起不育,常见于:垂体功能障碍、Sheehan综合症、垂体切除、肥胖性生殖器退化综合症、神经性厌食及使用雌激素后。低于5mIU/mL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见于Sheehan综合征。
FSHLH的作用
FSH与LH皆由垂体前叶所产生,在月经周期内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
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
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IU/L甚至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
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若FSH和LH水平很低,说明是垂体功能不足;如果FSH和LH正常或增高,说明垂体没有问题而是卵巢本身的问题,存在功能早衰的可能性。
若FSH40IU/L(40miu/ml)LH25IU/L(25MIU/ml)Epmol/L(30pg/ml)
对于40岁以下妇女,高FSH如再加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不必再作其他检查。
1)判断闭经的原因:
①FSH及LH水平低于正常,提示闭经原因在腺垂体或下丘脑。但需除外高催乳素血症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②FSH及LH水平高于正常,甚至达到绝经水平,病变在卵巢。如卵巢早衰、卵巢发育不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等,均可以表现为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2)测定LH/FSH值3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3)诊断性早熟:有助于区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FSH和LH呈周期性变化,应考虑中枢性原因;假性性早熟FSH及LH水平较低,且无周期性变化,应考虑外周原因如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外源激素所致。
4)测定LH峰值:可以估计排卵时间及了解排卵情况,有助于不孕症的治疗。
雌二醇(E2)
雌激素(E2):人体内雌激素中活性最强的激素,主要来自卵巢的卵泡和胎盘,少量来自肾上腺和睾丸。非怀孕妇女E2主要来源于卵巢和黄体,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和肾上腺。大部分循环的雌二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只有1-3%的E2是游离的。
参考范围
基础值为25—45pg/mL
常在月经周期中:
卵泡早期E2约为.5pmol/L(50pg/mL)
排卵前达第一个高峰,可达.5—5pmol/L(—pg)以后逐渐下降,排卵后达最低点,以后又开始上升
黄体期形成第二个高峰,低于第一个高峰,约.8pmol/L(.80pg)
维持一段时间后,黄体萎缩时下降至早卵泡期水平,即来月经第3天应该为91.75—.5pmol/mL(25—50pg/mL)。
临床意义
1、基础E.2—.6pmol/L(45—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
2、基础E2≥67pmol/L(pg/mL)时,卵巢反应差,即使FSH<5IU/L,基本无妊娠可能。
3、监测卵泡成熟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指标
(1)促卵泡排出:促超排卵治疗时,当卵泡≥18mm,血E2达1pmol/L(pg/mL)时,停用HMG,当日或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注射HCG00IU。
(2)E2<pmol/L(0pg/mL),一般不会发生OHSS。
(3)E2>5pmol/L(0pg/mL),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及时停用或减少HMG用量,并禁用HCG支持黄体功能,可避免或减少OHSS的发生。
(4)E2>pmol/L(pg/mL)时,近%发生OHSS,并可迅速发展为重度OHSS.
4.诊断有无排卵:无排卵时激素无周期性变化,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绝经后出血。
5.诊断女性性早熟:临床多以8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诊断性早熟,血E2水平升高pmol/L为诊断性早熟的激素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