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必备畜牧兽医复习资料上集1名

便秘的症状相同 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xg/7015.html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是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畜牧兽医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2.填空题)

一、名词解释:

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剂认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期发情可是一系列繁殖过程。如:配种妊娠分娩仔畜培育及断奶等相继达到周期化。

胚胎移植:将一头良种母畜后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称为胚胎移植,也叫借腹移植。

初乳:母牛产犊后5-7天内所产得乳。

常乳:5-7天至1月龄内所产的乳。

青年牛肥育:又称持续肥育,使之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达到出栏体重为止,犊牛6月龄断奶重-kg以上,经8-10月肥育,体重达-kg使之日增重保持在1.0-1.2kg

架子牛肥育:是指断奶后的牛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体重达到-kg具有较大的骨架,但尚未达到屠宰体重,产肉率低,肉质差,年龄在1-2岁之间,强度肥育4-6月,其体重达到kg以上出栏称为架子牛肥育。

生殖激素:将那些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力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

分娩:指妊娠期满胎儿发育成熟母体将胎儿及附属物从子宫内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性成熟:雄性动物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发育完善,具备正常生殖能力的年龄。

适配年龄:根据雄性畜禽自身发育的情况和使用目的为确定的最佳配中年龄阶段。

激素:特殊的无腺管分泌细胞合成的在局部或被血液运送到靶组织细胞发挥其作用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逐渐断奶:避免一次性断奶的不利影响,常在预定断奶日龄前4-5天逐步减少母猪的精料和青饲料喂量,同时减少仔猪吮次数到预定日期终止哺乳。

分批断奶:按仔猪发育状况的好坏,分批实行断奶使弱仔猪能得到部分补偿。

限量饲喂:根据肥育猪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需要,将日粮限定在一定数量内,分顿饲喂即每日饲喂自由采食量的70%-80%也可以适当降低日量的能量浓度,增加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限制肥育猪对养分特别是对能量的摄入量。

种群:是指个体组成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群落:是指生存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也可以用来指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有生命物体的集合体。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生态平衡:是指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相对平衡是把生物间相互关系与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条件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的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食物链:生物间通过采食与被采食,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相互结成一个整体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

必需氨基酸: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有饲料供给。

非必需氨基酸: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或者可有其他种类氨基酸转化而来,不是必需通过饲料直接提供的。

理想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

采样:从受检的饲料原料现场入饲料仓库车辆田间牧地青贮窖等大批饲料原料或产品中的各个不同地位,不同深度和广度,采集能代表该批饲料特性的样品,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分样:对所获得的原始样品经过混匀,缩分,在混分,在缩分,然后从中分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样本之用这样的过程叫做分样。

采样基数:原始样品数量不少于kg饲料添加剂采样基数不少于20kg

平均样本数量:每份样本不少于1kg监督检查抽样每份样本不少于0.5kg

粗饲料:是指在自然状况下水分含量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

青绿饲料:是指青绿饲料类,树叶类以及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瓜果类等绿色植物,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绿色植物。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的饲料。

青贮饲料:是牧草饲料作物或农副产物等在一定水分含量时铡碎装入密闭的容器内通过原料含有的糖和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的一种青贮饲料。

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节内以放牧为基本的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地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空怀母畜:达到繁殖年龄但没有配种的母畜。

妊娠母畜:配种后有胎儿的母畜。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物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变成生物体有机组织部分,供其生产发育同时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并把废物排除体外的新物质代替旧物质过程

反刍:采食—吞咽—逆呕—再咀嚼—在吞咽的过程。

维持需要: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生产需要:是指畜禽进行某项特定生产时对养分的需要,简称为生产需要。

雏鸡:5-6周的鸡。

饲养标准:是指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即经验研究确定的特定动物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或供给量的定额数值。

采食量: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总量。

受精:精子进入卵母细胞两者融后成一个合子的生理过程称为受精。

妊娠期:从受精卵卵裂开始,经过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到分娩为止所经过的时期。

人工授精:是利用器械采取公畜的精液,再利用器械把经过处理的精液输送到母畜生殖道的适当部位,使之受孕的一种方法。

犊牛:出生到6月龄的幼龄。

育成牛:是指从7月龄到产犊。

泌乳期:母牛从产犊后开始泌乳到停止泌乳这段时间。

划区轮牧:是指将一个草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然后在每小区中依次进行轮牧。

发情周期:从第一次发情后到下一次发情所间隔的时间。

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饲料。

诱导发情:诱导单个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精子活力:也称精子活动,是指公畜精液中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百。

初情期:母畜初次发情和排卵的时期为母畜的初情期。

公畜初次释放有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的年龄。

选种:是指从畜群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同时把不良个体淘汰。

品种:是畜牧学的单位,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要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

选配: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钟公畜的配对,它是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以达到通过培育而获得良种的目的。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单位。

饲料添加剂:利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改善动物产品品质而惨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生活型: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外貌上表现的类型.

添加剂预混合: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分裁体按一定比例扩大扩大稀释后配制的预混合。

发情:母畜生产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时所表现的周期性活动现象。

精子密度:是指每毫升敬业中所含有精子的数目。

胚胎附植:胚胎在官内的位置固定下来,同时与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及生理上联系的过程。

精子活能:刚刚进入母畜生殖道的精子尚不具备受精能力,必须经过形态变化进行某些生理变化准备之后才能与卵子结合。

猪应激综合征:是指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发生恶性的综合症,在运输过程和宰前囚禁过程率死,然后肌肉呈现PSE。

胴体:动物经放血、去头、尾、蹄及内脏,保留肾脏及板油的动物体。

眼肌面积:倒数第一、二胸椎肩部的最大横断面积。

禽的五二饲喂:一周内两天限饲五天饲喂。

草地: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地基地。

草地植物生物学:主要研究牧草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牧草对生活条件的适应及从分利用外界条件形成有机物质的能力。

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过程。

返青期: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应的时候,便开始萌发再生的时期。

优势种:种群中数量最多

半生种:群落中常见,同群落的优势种半生在一起种类数量比较少。

分蘖:从禾本科等植物的分蘖节轴根性植物的根茎根孽性植物的根孽以及叶腋或根上形成新的枝条过程。

APU(畜产品单位):一个畜产品单位规定,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增重。

牛单位:是指一定面积的草地上,在一年内能放牧饲养肉牛的头数。

羊单位:是指一定面积的草地上,在一年内放牧饲养成年羊及其羔羊只数。

忌牧期:春期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以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

治标改良:不改变原有土壤和植被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除草等以提高草地生产力。

治本改良:将天然草地的植被全部耕翻,然后播种牧草建立高产优势的草地。

建群种:是植物群落建造者,在形成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建造群落的环境中其重要作用,但个体数量不一定是最多。

偶见种:偶然出现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很少的植物种。

生活力:是指种子的发芽率,在一定水温条件下种子能够萌发出健壮幼苗并发育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生长: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扩大,外观上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如:茎、叶、穗、花等的分化。

羔皮:指从流产或生后1-3天内的羔羊身上所剥取的毛皮。

总能: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体中某一等位基因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近交:完全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其完全程度取决于近交程度近交导致纯合子的频率增加即使基因纯合。

羊毛的系度:指羊毛横切面平均指数的大小,以微米表示。在羊毛场及毛纺工业上则以“支”为单位。种群选配:1)纯种繁育:指选择同种群内的个体进行交配,简称纯繁。

2)杂交繁育:指选择不同种群间的个体进行交配,简称杂交。

顶体反应:精子活能之后,在穿越透明带前后的很短时间内,在形态上头部膨大、变松、并释放出透明质酸酶,放射冠穿透酶和顶体酶等,这称之顶体反应。

胎盘:是指有胎膜的尿膜绒毛膜(猪还包括半膜绒毛膜)和妊娠子宫粘膜共同构成的附合体,前者称为胎儿胎盘,后者称为母体胎盘。

家畜育种:家畜育种就是提高种畜品质,增加两种数量,改进畜产品的质量,以及扩大优质产品数量的工作;也是不断扩大和改良提高现有家畜品种,创造新的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种优势等工作。

治疗性驱虫:是指针对某种寄生虫病正在发生、流行时、对个体或群体病畜所采取的驱虫措施。

疾病: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异常。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症状:是疾病过程中,患病动物所表现的病理性异常现象。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中一种特有的一种糖类,在动物的其他器官中并不存在。牛乳中乳糖的含量达4.5%,一般情况下变动不大。

畜牧场:就是进行动物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至下一次有丝分裂的结束之间的期限为细胞周期。

自由组合定律: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处于异质结合状态时,它们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是彼此独立的自由自由组合的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发生了化学结构的变化,所以称为“点突变”。

引种:将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进到当地来作为育种的素材,这就叫引种。

草畜平衡:根据牧场提供的牧草数量来调整饲养牲畜头数的管理方法,以求草原牧草产量与家畜数量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初情期:雄性动物初次表现发情并排卵的时期。如:猪5-4月龄、牛月龄。

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所含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同时粗蛋白含量小于(20%)的饲料。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高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同质毛:是指被毛或套毛是由同一类型的毛纤维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细毛:品质支数在60—70支之间的同质毛。

假死仔猪:呼吸停止,但脐带基部仍有波动,这样的仔猪称为假死仔猪。

二、填空题

1、草地按成因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

2、草地按用途分为(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

3、根据利用年限可以将人工草地分为(永久性草地)、(轮作草地)、(临时草地)、(天然草地)、(补充草地)。

4、我国拥有(3.92亿hm2)的天然草地,成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

5、秋季放牧生长结束前的(30)天左右应停止放牧。

6、草地植物的分蘖类型有(根茎型—芦苇)、(疏丛型—鸭茅)、(密丛型—芨芨草)、(根茎疏丛型—草地早熟禾)、(匍匐型—白三叶)、(根劲型)、(根孽型)、(粗壮须根型)。

7、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枝条类型有(长营养枝)、(短营养枝)、(生殖枝)。

8、用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动态看草地合理利用1)草地放牧利用应不迟于(抽穗—开花期)禾本科或豆科(现蕾—开花期),因为这两个时期是牧草消耗率的转折点,在这以前消化率高。

9、中国五大优良品种:(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南阳牛、中国黄牛)。

10、牧草贮藏的刈割时期为(始花期)、禾本科刈割期(开花期)、豆科牧草刈割期(初花期)

11、禾本科牧草种子成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12、根据寿命长短可以将多年生牧草分为(二年生植物)、(少年生植物)、(中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四大类。

13、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产草量)三个指标来表示。

14、禾本科牧草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胚)组成,种子又叫(颖果)。

15、豆科牧草的种子又叫(荚果)、主要有(种皮)、(胚乳)、(胚)构成。

16、豆科牧草的授粉方式(昆虫授粉)也叫做(虫媒花),禾本科牧草的授粉方式(靠风授粉)也叫做(风媒花)。

17、牧草的物候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萌发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和(枯黄器)。

18、我国的三大细毛羊为(西藏)、(内蒙古)、(哈萨克羊)。

19、牛的妊娠期为(—平均为天)、发情期(14—20平均为16天)。

20、猪的妊娠期为(3月3周3天)、发情期为(21天)。

21、羊的妊娠期为(天)、发情期为(18天)。

22、草场放牧的“八个”字(夏岗、秋平、冬暖、春洼)。

23、我国畜牧业的“八个字”(夏饱、秋肥、冬瘦、春死)。

24、我国优良牛的品种由(秦山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鲁西牛)。

25、肥牛羊猪的饲养管理(放牧育肥)、(舍饲育肥)、(放牧加补时混合育肥)。

26、饲用植物的经济类群有(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菊科草类)、(藜科草类)、(杂草类)。

27、饲用植物的生活型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罐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类)、(地衣类)。

28、根据植物对土壤盐分的适应性,可将草地植物分为(滤盐类)、(嗜盐类)、(泌盐类)。

29、北方草地主要有毒植物有(狼毒)、(毒芹)、(醉马草)、(罗大)。

30、在气候因素中,(温度)、(水分)较为关键,经常用作草地分类的依据。

31、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混播)及育苗栽培等。播种方法(单播)、(混播)、(间套作)。

32、草地调查中的“四度一量”指的是(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重量)。

33、载畜量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时间单位法)、(家畜单位法)。

34、放牧制度包括(连续放牧)和(划区轮牧)两种,目前我国要大力推广(划区轮牧)。

35、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由(乳酸菌)、(丁酸菌)、(腐败菌)、(醋酸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36、生产中采用的青贮设施有(青贮窖)、(地面青贮)、(塑料袋青贮)和(拉伸膜果包青贮)等。

37、确定牧草的最适刈割期,必须考虑两项指标,一是(产草量)、二是(营养价值)。

38、种子用价等于发芽率加纯净度。

39、牧草补播可采取(撒播)和(点播)两种播种方法。

40、下列为牛草土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根茎植物期)、(疏丛植物期)、(密丛植物期)

41、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建群种)、(优势种和次优势种)、(伴生中)、(偶见种)。

42、中性土壤的PH值为(6.5—7.0)。牧草留茬的高度(4—5cm).

43、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4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氧气)。

45、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西藏、青海、蒙古)。

46、草地四个生产层分别为(前植物、植物、动物、后生物)。

47、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芽、子叶、和胚轴)。

48、物质流在三个层次水平上进行传递(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49、草地退化的类型由(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

50、草地利用的演替(撂荒地演替)、(放牧地演替)、(割草地演替)。

51、放牧家畜结构(蓄种结构)、(品种结构)、(蓄群结构)。

52、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根系分为(直根系)、(须根系)。

53、灌溉的方法(地表灌溉)、(喷灌)、(空中和地下灌溉)。

54、豆类饲料作物包括(大豆、豌豆、大绿豆)。禾谷饲料作物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燕麦、黑麦、粟)。

55、水生饲料作物包括:(水葫芦、绿萍、水竹叶)。

56、种子品质要求:(真实性、纯净度、生活力、种子用价、千粒重)。

57、基本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土壤耕作措施(基本耕作、表土耕作措施)。

58、豆科牧草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再生期)。

59、禾本科牧草种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60、物候的地理差异有以下规律性(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垂直差异)。

6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光、温度、水分、二氧化碳)。

62、挥发性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

63、一般认为主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而家禽需要(11)种人和动物共有(13)种。

64、动物体内的水来源于(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

65、幼龄动物缺钙的典型症状是(佝偻病)。家禽缺乏硫胺素的典型症状是(多发性神经炎)

66、饲料蛋白质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可分为(过瘤胃蛋白)、(微生物蛋白)两部分。

67、确定养分的需要量常采用(综合法)和(析因法)。

68、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

69、产蛋家禽的钙需要量很高,一般为非产蛋家禽的(4~5)倍。

70、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组成)。

71、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自由水或游离水)、另一种是(结合水或束缚水)。

72、新生仔猪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铁),其典型缺乏症是(贫血)。

73、基础氮代谢的常用评定方法是(无氮日粮法)

74、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乙酸的组成比例。

75、母猪正常分娩持续时间一般在1—4h,超过(5—12h)属难产。

76、肉猪育肥方式目前我国有(阶段育肥法)和(直线育肥)。

77、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78、最常用的NPN化合物是(尿素)。

79、不能正常泌乳的奶头一般称为(瞎乳头)。

80、维生素A缺乏易产生(夜盲症),一碳单位转移的载体是(叶酸)。

81、与葡萄糖耐受因子紧密相关的微量元素是(铬),与甲状腺素的组成有关的元素是(碘)。

82、牛在动物学分类上属脊素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83、非反刍动物体内循环的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以(挥发性脂肪酸)形式。

84、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基酸)。

85、母猪的泌乳高峰一般在产后(25)天。

86、维生素(B12)的分子式中有一个钴原子,因此也叫钴维生素。

87、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猪、鸡是以淀粉形成的(葡萄糖)为主;草是动物以粗纤维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88、中国地方猪种的类型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种类型。

89、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能量用(净能)体系。

90、生长畜禽日粮中钙与磷的比例应为(2:1)。

91、动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

92、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初次配种。

93、(皮肤不完全角质化)是很多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

9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物理、化学、微生物)。

95、反刍动物缺乏VE主要表现为(肌肉营养)不良,犊牛和羔羊出现(白肌)病。

96、测定青绿饲料的初水分时,首先灭酶活,其温度为(℃)。

97、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是指动物可利用氮除以外(吸收氮)。

98、测定粗脂肪时采用的试剂是(乙醚)。

99、初生仔猪死亡多数由于(压死、冻死、饿死)。

、青饲料是天然水分(60%)以上的青绿饲料。

、猪的配种方式有(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和多次配种)。

、青贮饲料含水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装压太紧时,利于(丁酸菌)的繁殖。

、优质青贮饲料中含有丰富的(乳酸)。

、乳清粉的主要成分是(乳糖)。

、“瘦肉精”的学名为(盐酸克仑特罗)。

、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混合的类型包括(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我国对饲料原料质量的分级标准一般跟饲料原料的性质,按照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含量分为(三级)。

、饲料原料质量的鉴定方法有(感官鉴定、物理鉴定、化学鉴定、微生物鉴定、动物实验法)。

、六大经济类型(禾本科、豆科、菊科、藜科、莎草科、杂草类)。

、干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2)。

、仔猪早期断奶是指断奶时间提前到(21~35)。

、为避免泌乳母牛患乳热证,在干奶期最后2周内应将日粮中钙水平(降低)。

、动物在生长前期生长重点是(骨骼),生长中期生长重点是(肌肉),生长后期生长重点是(脂肪)。

、动物排卵类型大致可分为(自发性排卵和诱发性排卵)两种。

、公畜睾丸所具有的机能有(生精机能和分泌雄机能)。

、母畜生殖器官包括有(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尿生殖前庭、阴唇、阴蒂)。

、子宫从形态,结构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劲)。

、雌性动物体内雌激素的英文简称符号是(E)。

、FSH的名称是(促卵泡素)激素由(垂体前夜)分泌的。

、卵子的结构包活(放射冠、透明带和卵黄膜)。

、猪的妊娠期范围是()天。

、绵羊的分娩期平均为()天

、发情鉴定的一般方法有(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电测法、发情鉴定器鉴定法)。

、射精量最大的家畜是(猪)。

、引起分娩的激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胎儿因素)。

、人类胎盘的结构类型为(圆盘状胎盘)。

、母畜发情最可靠的外部症状是(接受爬跨)。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产生(4)个成熟精子。

、决定精子运动能力最主要的理化指标是(PH值)。

、发情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

、母畜卵巢的机能有(卵泡发育、排卵、分泌雌激素和孕酮)。

、放牧的方式有(固定放牧、围栏放牧、季节放牧和小区轮牧)。

、牛胎盘的结构类型为(子夜状胎盘)。

、母畜生产胎儿时生殖道分为(硬产道和软产道),软产道包括(子宫劲、阴道、前庭和阴门)。

、母畜体内雌激素由母畜体内(卵巢和胎盘)器官分泌。

、一般情况下发情周期最短的家畜是(绵羊)。

、狗的妊娠期平均是(62)天。

、促肾上腺释放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垂体前夜释放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

、促黄体素主要是由(腺垂体)合成的分泌。

、牛羊属于(阴道型)射精,而猪属于(子宫型)射精。

、剪毛的方法有(人工和机械)。

、牛的黄体退化时间为(14-15)天。

、猪的黄体退化时间为(13)天。

、动物正常的发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症状(卵巢变化、生殖道变化和行为变化)。

、卵泡发育从形态上可分为五个阶段,依次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胎儿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精子体内的蛋白包括(核蛋白、质体复合蛋白和尾部收缩性蛋白)三部分。

、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晚)。

、精子的尾部可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三部分,(中段)是精子能量代谢中心。

、附睾位于睾丸的后面,可分为(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三部分。

、染色体数量具有物种特异性,如人的染色体有(23)对,猪的染色体有(19)对,鸡的染色体有(39)对。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细胞内三种RNA分别是(T、G、M)。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蛋白体)。

、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主要有(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

、基因突变在(生长体、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时发生。

、畜禽体质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细致型体质、粗糙型体质、结实型体质)。

、显性性状表现的形式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等显性等。

、娘亚牦牛产于(西藏那曲)。

、西门塔尔属于(兼用)品种。

、澳洲美利奴羊是世界上著名的(细毛羊品种)。

、(裘皮)是指从生后一个月龄以上羊只屠宰所剥取的毛皮。

、在进行杂交亲本选择时一般选用(地方品种)作为母本。

、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一次,一代杂种全部作经济利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二元杂交),这种杂交方式简单易行只需进行一次配合力测定。

、在进行杂交亲本选择时,一般选用(引入品种)作为父本。

、鸡的正常体温在(40.5—41.7℃)之间。

、牛的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太阳辐射热从(直接辐射、间接辐射、反射)三方面作用于机体。

、畜牧场按经营目标分类,可分为(商品性牧场、繁殖场、种畜场)。

、马,驴等是随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的,故称之为(长日照动物),绵羊,山羊等是在秋冬日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故称为(短日照动物)。

、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形式。

、羊毛纤维由(毛干、毛根、毛球)三部分组成。

、鸡的冠型有(单冠)和(复冠)之分。

、家禽一次性进场,一次性出场称为(全进全出制)。

、家禽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代谢靠(胎膜)既(浆膜)、(羊膜、尿羊膜、蛋黄囊膜)。

、家禽育雏时应考虑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我国养禽业对世界家禽业的贡献主要有(品种)方面和(技术)方面的。

、家畜品种接经济用途划分可为(肉用、毛用、皮用、肉皮兼用)。

、有两种氨基酸被称为猪的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是(赖氨基酸和蛋氨基酸)。

、由美国育成毛色为(红色后金棕色)的猪种名称为(杜洛克猪)。

、肉牛体躯可分为:(头颈、前驱、中驱、后驱)四部分。

、被称为“能量饲料之王”的农作物是(玉米)。

、根据猪胴体瘦肉含量,可分为(脂肪型品种、鲜肉型和腌肉型品种)。

、一般畜禽舍的类型可按四周墙壁严密程度划分为(封闭舍、半封闭舍、开放舍)等。

、受精前,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和(精子获能)两种变化。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A、E、K);水溶性(维生素B、C)。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动物营养实验法、体外模拟实验法)三种。

、畜禽粪便加工处理方法有(脱水干燥处理、堆肥发酵处理、生产沼气、蚯蚓养殖综合利用)。

、配合饲料按按营养成分不同,可将配合饲料分为以下四种(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饲料、添加剂饲料、浓缩饲料)。

、肉仔鸡的饲养方式(垫料平养、网养或栅养、笼养)。

、牛按经济用途一般可分为(奶用品种、肉用品种、兼用品种)。

、遗传学三大定律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牦牛与普通牛或黄牛杂交的后代称为(犏牛)。

、饲料中矿物质元素钙和磷的适宜比是(2:1)。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牛是(牦牛)。

、能引起猪甲状腺肥大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矿物质元素,这种矿物质元素是(碘)。

、发轻轻鉴定的一般方法有(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电测法、发情鉴定器测定法、激素测定法和超声波仪法)。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预防、免疫接种、扑灭)。

、寄生虫的传染途径有(经口、皮肤、接触、胎盘感染)。

、做细菌学检查时,取可疑病畜耳末捎血液作(血液涂片、镜检、细菌培养用)。

、畜禽寄生虫的诊断方法是:(观察临床症状、调查流行情况、尸体剥解及实验室诊断)。

、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模拟禽类自然孵化条件而进行的孵化称为(人工孵化)。

、草地补播方法(撒播、条播);施肥方法(基肥、种肥、追肥);灌溉的方法(漫灌、喷灌、沟灌)。

、输精的准备工作(保定母畜、消毒、尾巴偏移、消毒器材、精液的解冻、精子品质检查)。

、精液保存包括(常温保存、低温保存、精液冷冻保存)。

、采精的技术包括(假阴道法如:牛羊、手握法如:猪、按摩法如:鸡鸭)。

、决定分娩过程的因素(产力、产道、分娩时母体与胎儿的相互关系、)。

、牛的发情鉴定包括(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猪的发情鉴定(外部观察法);羊的发情鉴定(试情法)

、各种家畜的发情持续期为:牛(1-2)天、猪(2-3)天、羊(1-1.5)天、马(4-7)天。

、牛、水牛、猪、山羊、马、驴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绵羊为(16-17)天。

、雄性家禽性机能的发育包括:(初情期、性成熟期、适配年龄)。

、垂体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素、促黄体素、促乳素、催产素)。

、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核又分为(核膜、核仁、核质)。

、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

、西藏鸡的品种有(河谷鸡、査木鸡、芒康鸡);反刍动物有(牛、羊、骆驼)。

、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侵出物)。

、假死仔猪的抢救方法(吹气法、轻拍胸部、人工呼吸)。

、杂交改良的方法(级进杂交、引入杂交、育成杂交)。

主编:

喜欢本台文章,敬请赞赏鼓励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hy/6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