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的八个预防要点

当我们突然开始无规则的月经不正常

月经不调、月经稀少或者有闭经的情况出现

非经期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

乳房偶尔持续性的胀痛

排卵期阴部瘙痒白带出现粘腻感

脸部和背部长时间出现粉刺、痤疮

身上有不正常或过量的毛发生长现象

以及某个周期内突然的肥胖

或严重的体重下降

这个时候

就要注意了

因为我们很可能被排卵障碍缠上了

排卵障碍

成熟卵子自卵泡逸出的过程称为排卵,这个过程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在卵泡期之后,在黄体期之前,在排卵前后的几天(若是28天的月经周期,是在第10天至18天),被称为是最可能受孕的时间阶段。

整个过程由大脑中的下丘脑控制,配合脑下垂体中的垂体前叶分泌的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在雌激素的高峰值,一起驱动引发,(雌激素的峰值会出现在卵泡期的最后,会使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提高,会持续24到36小时,接下来卵泡会破裂,卵子会离开卵巢,进入输卵管)。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都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最后再借以良好的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得以最终实现。

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变都可能造成暂时或长期的卵巢功能损伤,我们将这些可导致卵巢功能损伤,引发卵子不能发育成熟或无法正常排出的异常,定义为排卵障碍。

导致不孕不育的占比

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

夫妻双方不育症和女性不孕症中,排卵障碍分别占15%和4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排卵障碍最常见的疾病,可占排卵障碍者的40%---50%

病症类型

排卵障碍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它们分为3大类

I型无排卵:下丘脑或垂体病变,促性腺激素和血清雌二醇水平低,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物理压力或神经性厌食症等造成的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II型无排卵:促性腺激素(Gn)或卵泡雌激素(FSH)水平正常,但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导致LH/FSH比例失调,雌激素水平正常。

III型无排卵:为卵巢早衰,卵泡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

病因

排卵障碍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下丘脑因素

可为先天性,如特发性下丘脑性腺功能减退或卡尔曼综合征等,也可为后天性,因为头部创伤、肿瘤、炎症等引起。

垂体性因素

Sheehan综合征、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

卵巢病变

多卵巢综合征(PCOS)、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衰竭、卵巢炎症、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黄素华未破裂卵泡综合征和黄体功能不足等。

其他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低下、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重度营养不良等均可影响卵巢功能而导致排卵障碍。

诱发因素

●●

//1

|过度恐慌、忧郁、紧张、精神压力太大

//2

|体重过轻或体重过胖

//3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避孕药等

//4

|运动过度或锻炼过度

//5

|长期月经不规律或闭经

//6

|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油炸食品等,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B、E的摄入

//7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化妆品、汽车排放物等

//8

|长期居住在噪声大、空气污染等环境下

症状表现

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出血)等,少数患者月经周期正常。

不同病因导致的排卵障碍同时也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主要伴有雌激素症状,如潮热,乳房发育不良。

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者可伴有高激素症状,如多毛、痤疮、面部多油。

高催乳素血症:

在非妊娠、非哺乳期乳头有乳汁排出,垂体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还可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垂体性无排卵:

垂体肿瘤引起者可有持续性头痛、视力减退等表现。

下丘脑性无排卵:

患者可能有精神受到打击、生活方式改变、节食、过度运动、服用类固醇药物等情况,没有月经形成。

因为排卵障碍会大概率导致不孕症的发生,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的相关症状,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病原因。

引起排卵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暂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我们可以通过避免与之相关的高风险因素来减少发病率。

八个关于排卵性障碍的预防要点

1.保持精神愉悦

因为排卵障碍直接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G)相关,而HPG又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GnRH调节垂体LH和FSH的释放,直接控制性腺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大量证据已表明性腺激素的水平变化与情绪、认知脑汁多种精神疾病相关,任何不良情绪均可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功能受到抑制,所以,如果想要预防排卵障碍,应先从精神层面入手。

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保持心情上的愉悦,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

2.均衡饮食改掉不良习惯

肥胖、抽烟、喝酒、饮食过于油腻都有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在饮食和习惯上应适当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饮食要以温补为主,适当多补充些羊肾、狗肉、大枣、雀蛋、鸡蛋等食物。

最好戒烟戒酒,少饮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对女性的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

肥胖者应先做好减肥的准备,另外,女性朋友不要为了瘦而过度减肥。因为过胖和过瘦都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内分泌系统控制着月经也就是女性的排卵。一个和身高成比例的体重,可以有效预防排卵障碍。

不要经常熬夜、久坐。

3.注意身体变化

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正常周期大约为25--35天,接近排卵期时,阴道会有少许分泌物,如果经期总是拖延,甚至几个月一次,或医院检查。

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白带异常、体态改变、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异常、性欲改变、痤疮、第二性征发育等症状。

夫妻正常性生活一年,没有避孕措施但依然没有怀孕,应考虑与排卵障碍有关。

4.改变工作和居住环境

避免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及有毒物品,如果因工作原因必须接触,应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防护章程作业,千万不要疏忽大意,相关从业人员若近期想要孩子,最好能够脱离此工作后半年再准备备孕。

避免长期居住在噪声大、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因为会引起卵巢功能失调,增加排卵障碍的发病风险。

5.不要运动过度

剧烈运动或过度运动会减少女性黄体期的黄体酮分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同时,也会影响下丘脑的功能,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产生、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雌激素的产生和代谢发生变化,引发排卵障碍和怀孕困难。因此适度运动也是一种减少排卵障碍发病率的方式。

6.控制性生活频度

过度频繁的性生活往往会使精子的质量下降,也会使女方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月经不调,更不利于受孕。所以,合理的规划性生活也可起到预防排卵障碍的作用。

7.保持生殖器官卫生

保持生殖器官的卫生是预防妇科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女性朋友应在日常生活中勤换勤洗,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生活。

8.增强自身免疫力

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有效预防卵巢的老化问题,同时能避免自身出现肥胖,避免出现多囊卵巢等疾病。

注:本文部分内容整编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hy/6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