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李从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71426.html

在生殖医学领域,中医药结合西医治疗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是中药逐步介入辅助生殖技术的过程,那么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具体有哪些应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准备周期

在超排卵前几个月开始中医药介入治疗,连续调节2个月经周期以上效果更好,根据卵泡期(经后期)、排卵期(经间期)、黄体期(经前期)及月经期(行经期)进行阶段调节。

卵泡期(5~13d),此期为阴长阶段,为阴血的恢复和滋长期,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为主,帮助卵泡发育。

排卵期(14~15d)卵泡已发育成熟,为阴阳转化阶段,精满溢需泄,以疏肝活血通络为主促进排卵。

黄体期(16~28d)此期阳长阴消渐至重阳。排卵之后,阴盛阳生,为受孕提供孕育环境,故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补充黄体功能。

行经期(28d~行经)此期胞宫泻而不藏,排出经血,呈现“重阳转阴”的特征。经血以通为顺,应通因通用,因势利导,祛旧生新。治以活血调经为主,促进子宫内膜脱落。

促排卵周期

在整个COS过程中垂体降调节是IVF-ET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此时机体所处的特殊病理阶段,在临床症状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如可见性欲减退、五心烦热等肾阴亏虚症状;亦可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肾气不足表现。此时以补肾滋阴,辅以助阳为主,使肾虚症状得到改善,阴阳气血平衡,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为募集较多卵泡做好准备。

并能协同促排卵西药,促进卵泡的发育、减少促性腺激素使用量、提高卵细胞质量、减少早发黄体生成素峰。卵泡成熟后,在使用绒毛膜促性素的同时配合中医药,以补肾疏肝法、疏肝活血法、补肾疏肝健脾化痰法、针灸等方法,促使胞浆液成熟,以便采卵顺利。取卵后,患者气血阴阳虚弱,应以阴阳气血双补法。移植后,应补肾健脾,固冲安胎法,促进胚胎着床发育。

基于此,可以认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相对应是中医药与辅助生殖技术切入点的理论基础。中医调周方法协同COS能够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改善卵泡数量、质量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辅助生殖技术使“肾藏精主生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使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时生殖成为可能。

沈阳二〇四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hy/5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