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要宝宝的女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备孕,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经过门诊检查,诊断为卵泡发育异常。
其实,卵泡发育异常在备孕失败的女性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卵泡发育慢,或者排卵异常。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通常会应用促排卵药物帮助卵泡发育,促进卵子排出。
对于持续无排卵的女性,我们可以应用促排卵药物促进排卵功能,即一个单一优势卵泡的选择和单个卵泡排卵,这个过程我们通常称作是“诱导排卵”。
另一种应用主要针对接受试管婴儿的女性,用促排卵药的目的是促使多个卵泡而不是单一卵泡的发育,一次获得较多卵子,进一步培育成较多胚胎。
促排卵药物在临床上有严格的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案流程,其中一线治疗药物为克罗米芬,这是促排卵时的首选药物。
当克罗米芬反应较差时,特别是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可以加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以上治疗方案都失败的情况下,可给予促性腺激素治疗。
克罗米芬(CC)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应用于促排卵治疗中,其安全、有效、易于使用、价格便宜,因此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多用于体内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正常的不排卵女性。
用药方法,通常在月经第3天或者第5天开始,连续应用5天,初始剂量为每天50mg(1片)。当应用效果不明显时,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每天mg(3片)。
克罗米芬的优点是并发症病例较少,卵巢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也较低,因此是最为安全的一种促排卵药物。但因其抗雌激素特性,引起子宫内膜薄及宫颈粘液粘稠,不利于孕卵着床和精子穿透,现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少。
目前,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指南推荐,在PCOS的促排卵治疗中,来曲唑是一线促排卵药物
二甲双胍
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一般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的女性,如果患者本身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减轻体重,可以获得更好的促排卵效果。
一般二甲双胍的用药方法为每次mg,每天2~3次。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可以减少。
促性腺激素
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促排卵中。
最初,促性腺激素是从绝经后女性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其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比例为1:1,但是由于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绝经后女性尿液,且促性腺激素需求量日益增加,旧的提取方法较难满足市场需求。
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研究出重组人FSH的制作方法,这大大提高了促性腺激素产量,同时还保证了更高的纯度和一致性。
一般用药方法为递增应用,从低剂量起,逐渐增加剂量,在促排卵过程中随时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虽然促性腺激素直接刺激卵巢内卵泡生长,获得更好的促排卵效果,但是临床上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应用,可以造成卵巢过度刺激征和多胎。
所以促排卵药物不能随便应用,特别是现在市面上曾经有售的“多仔丸”,如果滥用轻则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征,重则死亡。
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要针对患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促排卵治疗方案,减少促排卵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优势卵泡的生成,帮助患者受孕。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