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卵泡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分泌雌、孕激素。雌、孕激素作用既协同又互为拮抗,从而保证了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月经周期及调控
(一)月经及月经周期的概念
1.月经:卵巢的卵泡生长、排卵和黄体形成,伴随雌、孕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此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出血的现象称为月经。
2.初潮:女子的第一次月经,多出现在12~15岁,与遗传、环境及营养等因素有关。
3.月经周期:月经是成年女性卵巢和子宫周期性活动最为明显的外在表现,因而将这种周期性活动称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平均28天。
(二)月经周期的分期
1.卵泡期(增生期):月经周期的1~14天,卵泡快速生长、雌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增厚、腺体增多。
2.黄体期(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4~28天,排卵后黄体形成,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加,分泌功能增强,基质细胞蜕膜化。月经周期的16~19天为着床窗口期。
3.月经期:与卵泡期早期重叠,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子宫内膜剥落出血。
(三)月经周期的调控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控
(1)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2)青春期后: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脉冲式释放GnRH,促进腺垂体分泌FSH和LH,进而影响卵巢的功能活动
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2.其他内分泌激素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1)泌乳素:生理量的PRL促进排卵,高浓度的PRL抑制卵泡生长和排卵
(2)甲状腺素:若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青春期延迟,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不孕;若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可能导致月经过多,过频,晚期可能表现为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
(3)胰岛素:维持正常的卵巢功能
三、卵巢功能的衰退
1.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完全丧失后一年的时期,曾称更年期。40~50岁,该期的时间长短及机体反应因人而异。
2.绝经期: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卵巢中的卵泡几乎完全耗竭,生殖功能完全丧失进入绝经期。
3.卵巢早衰:一般40岁以前出现的绝经即为卵巢早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