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的分类及其药理作用
3.1抗雌激素类——CC
CC主要成分为枸橼酸氯米芬,CC是一种三苯乙烯衍生的非甾体化合物,常用制剂是由约38%顺式异构体(zuclomiphere,珠式CC)和约62%反式异构体(enclomiphee,恩式CC)组成。恩式CC同时具有抗雌激素和弱雌激素效应,而珠式CC则是完全的抗雌激素效应,珠式CC诱导排卵的效果比思式高5倍。
CC口服后经肠道吸收,进入肝血流循环,半衰期一般为5~7d。
CC对雌激素有弱的激动与强的拮抗双重作用,首先拮抗占优势.通过竞争性占据下丘脑雌激素受体,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促使黄体生成激素(LH)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分泌增加,刺激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后,雌激素的释放量增加,通过正反馈激发排卵前Gn的释放达峰值,于是排卵。CC还可直接作用于卵巢,增强颗粒细胞对垂体Gn的敏感性和芳香化酶的活性。
服药当日,CC抗雌激素效应表现为潮热,3~5d后表现为宫颈黏液和内膜改变,同时也可影响了宫内膜厚度。当CC与雌激素一同使用时,可减弱其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3.2芳香化酶抑制剂
来曲唑(LE)口服后可完全被吸收,平均终末半衰期人约为45h(范围30~60h),主要在肝脏代谢。在临床应用中,LE的耐受性好,主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其他副作用包括潮热红、头痛和背痛。
LE促排卵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推测可能分为以下2个方面:阻断雌激素的产生,降低机体雌激素水甲.可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导致Gn的分泌增加而促进卵泡发育;在卵巢水平阻断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敛雄激素存卵泡内积聚,从而增强FSH受体的表达并促使卵泡发育。同时,卵泡内雄激素的蓄积可刺激胰岛素村生长因子-I(IGF-I)及其它自分泌和旁分泌因子的表达增多,在外周水平通过IGF-I系统提高卵巢对激素的反应性。
3.3Gn类
Gn类药物分为2大类:天然Gn和基因重组Gn。天然Gn包括①从绝经妇女尿中提取的的Gn,如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尿源件人卵泡刺激素(uFSH);②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uhCG),基因重组Gn包括重组FSH(rFSH)、重组促黄体生成素(rLH)和重组hCG(rhCG)。
rFSH分为α和β2种,均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FSH的基因导入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通过制备得到生化纯度超过99%的FSH制剂,平均比活性均可达到IU/mg。有粉针剂和水针剂2种剂型,水针剂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在更短的时间有更高效的刺激排卵效能。可促进性腺功能障碍(卵巢功能衰竭除外)妇女卵巢卵泡的生长,并可用于ART促使多个卵泡发育。rFSHα皮下给药后,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70%。多次给药后,在3~4d内蓄积3倍达到稳态。rFSHβ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后,达峰时间为12h,半衰期约40h,绝对生物利用度约77%。重复给药后,FSH的血药浓度比单次用药约高1.5~2.5倍。
rLH(rLHα)为白色冻干粉或无色澄清的注射用溶剂,每支含LH75IU。其主要药理作用为与卵泡膜细胞膜上LH/hCG受体结合,刺激其分泌雄激素,为颗粒细胞合成雌激素提供底物,以支持FSH诱导的卵泡发育;在卵泡发育末期,高水平的LH启动黄体形成并且排卵。IU剂量皮下注射时,在无内源性LH的干扰下,其药物血浆峰值浓度(Cmax)为1.1IU/L,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0%。
hMG含有等量的FSH和LH,有国产hMG和进口高纯度uhMG2种。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注射剂,以FSH效价计,每支含FSH75IU。国产hMG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可独立作为促排卵治疗用药。进口高纯度uhMG,纯度95%,其LH活性较非hCG驱动的LH活性其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生物活性。
hCG分uhCG和rhCG2类,uhCG为白色或类白包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注射剂,剂型为每支IU、IU、IU和IU;rhCG为水针剂,每支为μg,注射rhCGμg与注射uhCGIU和0IU对诱导卵泡成熟和早期黄体化具有等效作用。uhc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12h,h后降至稳定的低浓度,给药32~36h内发生排卵。rhCG:中国妇女单剂量皮下注射μg,Cmax为.89±.63IU/L.药物达峰时(Tmax)为27.57±11.98h,分布半衰期(T1/2a)为19.39±9.18h,消除半衰期(T1/2b)为77.26±45.17h,曲线下面积(AUC)为每小时.61±.00IU/L。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生殖不孕不育网平台
『中国生殖不孕不育网平台』由中国生殖不孕不育网运营
ID:bybylm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生殖不孕不育网致力于生殖不孕不育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技术推广,以“传递生殖不孕不育临床医学正能量,指导大众规范化就医”为宗旨,服务于临床医生、造福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