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天等影像?眼界与视界,逻辑与思想

女性,62岁。

增强

诊断: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

MRI应用于垂体微腺瘤诊断,其依据主要是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在信号方面的差异性。最直接的征象:在T1WI平面中,以低信号小结节为主;在T2WI平面,则以高信号为主;间接征象为:垂体柄发生偏移、鞍隔向上出现不对称膨胀、鞍底下陷等。若干垂体腺瘤在平扫时,其信号也无异于正常垂体,且肿瘤体积小,又或者是生长部位深度高,导致间接征象无法形成,易漏诊。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该类病灶检出率。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其依据是正常垂体组织、垂体瘤两者在血供方面的影像表现差异明显。垂体没有血脑屏障,一般是由垂体上下动脉及垂体门静脉负责为其提供血供源,而垂体门静脉又是垂体前叶的供血来源,所有两者血供均是次级门脉丛。但是,如果出现肿瘤,新毛细血管网也会形成,最终影响血液微循环及血管充盈时间。所以,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垂体瘤强化相对滞后于正常垂体,且信号弱、缓慢。此外,肿瘤者的血管血流速度会相对慢于正常者,且正常垂体强化峰早于微腺瘤。

概述

垂体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病变,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是成年人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约75%的垂体腺瘤患者伴有激素分泌水平异常,常见的如泌乳素(PRI)、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等,直径<10mm的为微腺瘤。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屡、头痛等。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PRI)腺瘤出现闭经、泌乳生长激素(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库欣病等。

影像学表现

1、CT:垂体微腺瘤需行冠状位薄层增强扫描。(1)垂体内密度改变:低密度肿瘤多见于PRL腺瘤,而GH腺瘤和ACTH腺瘤多为等密度。肿瘤低密度也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2)垂体上缘膨隆(3)垂体柄偏移变短(4)鞍底骨质改变(5)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6)动态增强扫描: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强化。2、MRI:垂体微腺瘤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括TI和T2图像。TI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出血时T1T2皆为高信号。PRL瘤边界清楚,GH和ACTH瘤边界多不清楚。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垂体柄偏斜,推移颈内动脉与CT所见相同。用Gd-DTPA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3、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扫描,与正常腺体相比,垂体微腺瘤在MRT1WI上显示呈低信号影,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由于出血呈高信号影。大部分垂体微腺瘤在MRT2WI上呈高信号影,但也可呈等信号至低信号影。其他征象还包括鞍底侵蚀、局限性鞍隔上抬及垂体柄偏移。也有些腺瘤平扫与垂体呈等信号影,仅在增强图像或动态增强图像上可显示。多数垂体瘤强化晚于、弱于正常腺体。4、垂体瘤侵袭性分级——Knosp分级最常用的是Knosp垂体腺瘤五级分类法:采用测量海绵窦冠状位MRI上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及床突上段(C2)血管管径的连线,来判断垂体腺瘤与海绵窦的关系。0级(正常型):海绵窦形态正常,有海绵窦静脉丛的强化,肿瘤未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内切连线1级:肿瘤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内切连线,但没有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中心连线,海绵窦内侧部静脉丛消失。2级:肿瘤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中心连线,但没有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外切连线,可致海绵窦上部或下部静脉丛消失。3级:肿瘤超过C2-C4血管管径的外切连线,海绵窦内侧、上部和/或下部静脉丛消失,其外侧静脉丛也可消失。4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完全包裹,导致内径狭窄,各部静脉丛消失,海绵窦的上壁和外壁呈球形向外扩展突出。

鉴别诊断

1、Rathke裂囊肿:通常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等。2、淋巴细胞性垂体炎:通常垂体弥漫增大,垂体后叶及垂体柄受累等。3、颅咽管瘤:通常病变中心位于鞍上,常有钙化等。参考文献:李新军.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11(24):64-65.出品:天等放射整理供学习交流,无其他用途。封面:崇左斜塔(手机拍摄)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ff/11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