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皮质类固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炎药物,用来治疗各种成人的和儿童的疾病。作为急慢性疾病治疗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超过万美国人应用过皮质类固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移植儿童患者的治疗中,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使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中,额外的皮质类固醇应用到抗白血病方案可以提高病情缓解率。现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通过使用更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对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部分作用,治愈率达到70~90%。随着皮质类固醇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案,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根据疾病的特殊性及严重性,疗程从数天到数年,甚至终身应用。同很多其他药物治疗一样,皮质类固醇慢性应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皮质类固醇的这种效应已经出现在各个系统,其中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皮质醇增多症对骨骼的特殊效应被认为是Cushing病的一个特征。从那时开始,皮质醇治疗和骨骼疾病的因果关系,比如骨质疏松、骨折、骨坏死,逐渐被确定。
图.1男性儿童,15岁,患有ALL,应用了包含皮质类固醇的化疗方案,其X线片。该患者有双侧的髋、膝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少。该患者表现出双侧股骨头的一些塌陷,这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a)前后位X线片显示双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密度增高,外侧部分塌陷。(b)蛙式位X线片同样显示双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前方有部分塌陷。(c)膝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远端内外侧髁部骨坏死。(d)肩关节X线片显示肱骨头骨坏死并出现明显扁平。
1皮质类固醇和骨相关的副作用
皮质类固醇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应用在医学治疗和化疗方案中。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疗效和疗程。在儿童中,最常见的全身性应用皮质类固醇包括强的松、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同强的松相比,地塞米松显示出更强的抗白血病效应,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成为核心药物。相互冲突的证据提示,地塞米松在增加抗白血病作用的同时其毒性和副作用也在增加。VanBeek等发现,在使用地塞米松或者强的松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存活患者中,骨骼矿物质密度没有差异。同样的,Sala等发现,两种药物的骨骼毒性没有差异。然而,其它研究显示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骨折和骨坏死的发病率,其中最严重并导致病情恶化的是骨坏死。不考虑潜在的疾病和皮质类固醇的种类,骨坏死可以引起这些病情复杂患者更严重的疾病。尽管对骨坏死和皮质类固醇之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