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距离我们最近

作者:柳科学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值此对越自卫反击作战40周年之际,作为一个痴迷于研究这场战争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来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纪念那些边疆洒热血、异国埋忠骨的共和国勇士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交替发展转化的辩证过程,年的这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也一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同志加兄弟”到“拔刀相向、兵戎相见”,从“好起来不讲原则”到“差起来你死我活”,必然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思考,从历史、国际和国内三个维度来对其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

1、历史背景

公元年之前,越南的北部历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到年,越南也一直都是中国的番属国。和其他番属国一样,越南的河内政权与中央政权时有冲突和矛盾,其中血流成河的就有11次,规模较大的有3次。

第一次,二征之乱

二征,是指征侧、征二两姐妹,汉朝交趾郡(今河内一带)人。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于交趾自立为“征王”。建武十八年,汉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平定岭南,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公元43年5月,马援击杀征侧、征二,并传首级至洛阳。

这次冲突的原因从根本上来看是原始文明与封建文明、民间武装与中央政权的冲突。秦统一六国之后,派兵南下征服了岭南地区和越南中北部。秦末动乱,岭南地区趁机独立,至汉武帝时期重新收复。但上述地区此时尚未开发,大多数地方都是茫茫的原始森林,特别是越南中北部、广西西部的土著很多部落尚处于母系社会后期,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对于皇帝、赋税、法律等封建文明完全没有概念,难以驯服、居心叵测,一旦时机成熟就开始起兵反抗。

现在越南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所谓反抗侵略民族英雄,在河内为二征建立了神庙,每逢庆典还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

越南供奉二征的神庙

越南民众装扮成二征进行纪念活动

当然,现在广西桂林以伏波将军命名的著名景点伏波山也塑有马援的雕像。

桂林伏波山及马援雕像

第二次,侬智高之乱

侬智高,是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年4月,侬智高起兵反宋,5月攻占了南宁,建立了大南国,自立为王,改元启历。侬智高打下南宁之后,还沿着邕江、西江一直打到广州。次年秋,北宋名将狄青率军驱逐,将其歼灭。

宋朝初年,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广源虽属邕州(今南宁)管,但事实上被交趾控制。因不满交趾赋敛太重和屡遭其欺凌而起兵反抗,多次击退交趾入侵,其再三请求归附宋朝而遭拒。宋屡屡拒绝接纳侬智高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引起交趾的不满(“恐失交趾之心”),这是宋朝对外软弱、对内强硬的一贯表现,也是因为北方的辽和西夏威胁而采取的“御北弃南”战略的一部分。现在桂林有一个景点叫龙隐洞,龙隐洞有一组石刻,上面有狄青将军当年平定叛乱后的题词。

侬智高之乱

北宋名将狄青

第三次,李朝军队之乱

公元年,越南李朝军队8万余人攻打邕州,知州苏缄率众抗敌42日,粮尽水干。宋神宗熙宁九年(年)正月二十一日邕州城破,苏缄带全家36口自焚殉国,全城百姓在他的感召下无一人投敌,堪称不屈之典范!但这一天也成为南宁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李朝军队破城后,不论男女老幼尽屠城内5万8千人,加上此前在攻破钦州、廉州城后的屠杀,此战李朝军队屠杀不下10万人,并掳走妇女8万人。

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继前黎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公元年,前黎朝的左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篡位成功,并延续前朝做法,继续向宋朝朝贡。公元年,越南当朝皇帝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成为此后越南数个朝代的国号。李朝前半段时期,多次与宋朝发生战争,占领了宋大片领土,年的这次是规模较大的一次。

年,安南国(越南)最后一任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阮福映,派员从河内到河北承德,请求清朝政府赐予其国名为“南越”,但清嘉庆皇帝考虑到历史上的南越国的范围甚广,包括今天的两广、越南北部、海南岛,还有福建部分地区等,所以不允许他叫南越,只允许叫越南,也就是南越之南之意,沿用至今。自汉唐始,中国一直都是越南的宗主国,直至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一年,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著名的“镇南关大捷”。但腐败的清政府却还是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条约》,彻底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

古南越国版图

广西凭祥边境的友谊关,又叫南疆第一关,在明代这个关曾经三易其名,年叫鸡陵关,年叫镇夷关,年叫镇南关。年,中越之间成了睦邻友好关系,改称睦南关。年,发展到了同志加兄弟,改称友谊关,现在关城上的“友谊关”三个字是陈毅元帅亲笔书写。友谊关关城一楼的拱形门洞是我们宽、越方窄,表示“以大看小”,这样一种设计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充分表现了中国历代作为越南宗主国的历史优越感,因此对于越南人来说就有一种长期被中国统治、被中国压制的感觉,即使到了中越友好的年代,越方一直也没有完全放弃这样的心态。

友谊关关城

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中越如果处于友好时期一般都是两国的共同利益需要,而冲突、不和、争斗像一种历史基因长期潜伏在两国人民的心中。我们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比如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历史问题的看待也截然不同。比如韩国的战争博物馆,有80%的部分是抗击中国明清的侵略内容,20%的是抗击倭寇侵略部分。我们都以为历史上明清多次出兵都是为了帮助朝鲜抗击倭寇,甚至付出了加快明清衰落的代价,但韩国不这么看。同样,越南也一样,中国历史上作为宗主国多次帮助越南平定内部的叛乱、抗击外族的侵略,但是他始终都认为一直被中国长期统治、侵略。

2、国际背景

这场战争发生在美苏两大阵营持续了30多年的冷战后期,它的爆发也必然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国际背景。

首先,中美走近,让越南心生忌惮

70年代中后期,中美苏、中苏越两个三角关系,交织形成了复杂互动的中、美、苏、越四边关系,中国国内形势逐渐趋于安定,因此,争取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而从60年代开始,中苏一直处于紧张敌对关系,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还爆发了武装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从国家的战略利益考虑,决定联美抗苏。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趋向缓和。中美关系缓和后,中越关系,也就是原来“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开始出现松动。尼克松访华以后两个月,美军派了多架B-52轰炸机对越南的河内进行了轰炸。时隔8个月之后,也就是年年底又派出架次B-52轰炸机对上述地区再进行轰炸,还在北部湾地区进行布雷。对于这两次轰炸,越南始终认为这是中美友好合作带来的结果,认为中国在越南和美国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邀请尼克松访华就是背后一刀。由此,越南开始更加疏远中国,转而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更加依赖苏联。

尼克松访华

其次,我反对其称霸东南亚,遭越方怨恨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殖民者曾经把老挝和柬埔寨归属印度支那的统治之下。受此影响,年3月,在中国澳门成立的越南共产党是包括柬埔寨和老挝的。从地理上来看,越南国土南北窄长,东西没有战略纵深,极容易遭到来自海上的进攻而被拦腰斩断。从70年代中期开始,越南的地区称霸野心开始膨胀,想效仿法国殖民者意图建立一个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在内的一个大越南,来扩大其所谓的战略纵深。准确地说其称霸野心是从年开始的,当年中越边界有了一些小的摩擦和纠纷,越南此举实际上是在试探中国的反应。年3月,越南违背巴黎协定发动了统一南北战争,这也是越南违背中国的意愿第一次单独进行战略性行动,具有极大的冒险性。可没想到南越阮文绍政权的多万军队一仗未打就全面崩溃,原计划几年的战事,仅55天就大功告成,这么快的速度使深陷“水门”的美国和深陷“文革”的中国都无力干涉。超乎寻常的冒险成功进一步刺激了越南的称霸野心。处于地缘政治和坚持国家独立平等的正义立场,越南的这一野心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对。越南领导人也因此心怀不满,怀恨在心。

法属印度支那版图(框中淡绿色版图部分)

再次,越苏勾结,使我安全威胁增大

苏联为了称霸全球,需要越南在亚洲来充当打手,而越南为了称霸东南亚也需要苏联作为靠山,可谓沆瀣一气。所以从年开始,黎笋当局掀起了反华排华浪潮并不断加剧中越边境冲突,以此换取苏联的帮助,来称霸东南亚。苏联也不断给中方制造压力,在我边境地区屯兵百万,对我造成严重的威胁。年6月29日,经互会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32次委员会会议,在苏联的斡旋下各成员国一致同意越南加入经互会的要求,越南正式加入经互会。自此,越南成为经互会第十个成员国。越南加入经互会是中越关系无可挽回的一个重要标志。苏联把越南拉入“经互会”在经济上、政治上为越南打气输血,把越南封为“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可靠前哨”。8月中旬,苏联把大量包括导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运到越南。苏联的军事顾问和军事人员源源不断的进入越南,短短几个月就达到0多人。与此同时,苏联开始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11月上旬,黎笋、范文同访问莫斯科,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所谓《越苏友好合作条约》。此后,苏联对越南的军事援助迅速增加,答应“供给武器弹药”,并“在将来的冲突中,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同时公然宣称同越南进行“军事合作”,接着,在莫斯科开会的华沙条约组织也声称要增加军费,“共同声援”越南的入侵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支持和怂恿下,越南黎笋集团开始极度膨胀、有恃无恐,黎笋在莫斯科缔结“友好合作条约”回来后仅52天(年12月25日),对柬埔寨全面入侵便开始了。苏越双方结成的军事同盟,事实上构成了对中国的南北夹击之势,中国的安全威胁进一步增大。

3、国内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挑动战端,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不是对外扩张的侵略史,而是反抗外族入侵的抗争史。远的有抗金、抗辽、抗倭、抗八国联军,近的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等等,但凡我们拿起武器来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与袭扰,无一不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79年的这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亦不例外。

首先,越军的疯狂挑衅逼迫我不得不出手

自年开始,越南大肆反华排华,驱赶华人华侨。年5月,我国政府派出两艘大型客轮,分别到越南南方的西贡(也就是今天的胡志明市)和北方的河内去接应我们的华侨回国,两艘客轮停在公海上和越南政府谈判,越南政府寻找种种理由拒绝我们客轮靠岸,最后两艘客轮不得不无功而返,而同时越南政府却将成百上千的华侨赶上一艘艘破渔船之后任其在大海上飘摇。到年7月份,越南共驱赶了70万华侨华人。

被越南赶上渔船的华侨

被越南从边境驱赶的华侨

越南视我们的忍让大度为没有底线,事态发展越来越严重,到年10月1日,越南在广西靖西的陆地边界开了第一枪,越南的武装人员向我手无寸铁的群众悍然开枪,打死我方群众6人,打伤12人,抓捕2人。这之后,挑衅事件愈演愈烈,到战前,越军仅在广西方向就开枪开炮起,打死打伤我军民人。据统计,自年以来越南共在我边界地区制造冲突起,其中年起,年起,年起,年起,年起,年(到2月16日)起。最后发展到见人就开枪的疯狂地步,搞得我们整个边境地区不得安宁。同时越南在国内还宣布,中国是越南最直接的敌人,中国是越南直接作战对象,要同中国打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升米恩,斗米仇。”假如说中国在中越关系上有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对越南“援助太多了”。几十年来,中国支持了越南价值亿美元的物资。周恩来曾说,我们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甚至将我们部队的现役装备抽调出来援助越南。援越抗美时,有0多名中国军人牺牲在越南,其中有1多人永远留在了越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到头来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实在是让人气愤,中国再不出手,已无法向全国人民交待。

被越军炮火炸毁的中国边民建筑

年1月13日被越军冷枪打死的我边防巡逻战士

中国军人援越抗美50周年纪念章

其次,教训“东方古巴”是展开“四化”建设的需要

年12月,我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时期。近代以来,经历过列强欺凌、二战蹂躏的我国,在刚刚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时,又赶上了十年文革的浩劫。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再难承受战争的侵害。邓小平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要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但是越南处于私利的考量,叫嚣着要通过挑动战争,把中国重新拖入战争的泥淖,要使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希望破灭。邓小平在战后总结中说:“我们要求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有比较稳定、可靠的环境,让苏联、越南在北方、南方天天威胁我们,搞得神思不安行不行?心神不安不行,我们心不踏实。……抗议没有用处,联合国决议也没有好多用处,特别警告一下苏联,这样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也比较放心。”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狠狠的教训一下这个“东方古巴”,取得中越边境比较安定的边界线,才能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总之,中越之战的发生,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当时的国际国内角度来看,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中苏交恶,中美走近,越南侵柬反华的情况下,我为了维护国家自身利益,不让越南如意算盘得逞,下决心打这一仗是我扩大反对霸权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行动,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战略选择。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中越边境作战情况报告会上的讲话.年3月16日

2.金羽.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年12月

3.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卷.年7月

4.盖龙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回眸与思考.年6月

5.李文健.中越战争.年10月

6.曾沙.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年

·END·

编辑:童祖静、胡贺、方仲平

投稿邮箱

grejw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zz/10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