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障碍,该给她做营养调理啦

摘要:奶牛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奶牛管理应做到整个泌乳期始终监测奶牛的体况和奶牛日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避免营养素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奶牛繁殖障碍,同时应避免奶牛过肥或过瘦,防止由肥胖母牛综合症而引发其他的繁殖疾病;日粮中缺乏蛋白质会使繁殖力下降,但蛋白含量过高对繁殖功能也有负面影响;大多数矿物质缺乏症或矿物质失衡对奶牛繁殖有极大的负作用,适当补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十分重要。

关键词:畜牧学;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综述;营养调理;奶牛

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是奶牛生殖系统(卵巢、子宫、生殖道)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和。目前,在我国奶牛生产中常见并且有较大危害的繁殖疾病有:奶牛发情异常、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仅次于乳房炎。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近年来已上升为影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第二大疾病。

奶牛繁殖系统的疾病造成奶牛不发情、屡配不孕和流产,导致我国奶牛产间距(胎间距)拉大到d以上。如果一个存栏头成年母牛的奶牛场,产间距每增加1个月,头牛增加个月,按正常产间距13个月计算,等于多养了38头成年奶牛(/13),而且全群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还要下降4%~6.8%,对生产效益的影响较大。

1奶牛常见繁殖疾病的发病原因

1.1环境因素 

环境对奶牛的繁殖疾病有较大的影响。环境温度高、潮湿可对奶牛造成热应激,特别是通风和降温不良会加重这一问题。受热应激影响的奶牛可能会分泌更高水平的黄体酮以致影响发情期促黄体素分泌。可能观察到不发情和发情行为减弱。外界温度低于-20℃时的严寒冬季,冰冻和地面上的冻粪等造成的坚硬的不规则的地表面往往造成奶牛在光滑地面上不愿站着让别的牛爬跨或不愿爬跨别的母牛,并因此而表现出发情活动减少或有发情表现的时间缩短。

牛舍环境如牛舍奶牛饲养的密度、牛舍通风换气条件、牛床和运动场地面的材料、硬度和卫生状况影响着奶牛的繁殖机能和子宫卫生。坚硬而又肮脏的水泥地面可导致奶牛肢蹄发病率的大幅度上升,造成奶牛跛行,减少了奶牛的运动时间和发情表现,同时也会造成奶牛肌肉无力,不利于胎衣的排出;而且奶牛在肮脏的地面上躺卧,又增加了乳房炎、阴道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率。

因此,牛舍设计要遵循尽量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暴露这一原则,尽量减少应激,同时应充分考虑有利于提高奶牛的免疫机能和增强抗病能力。干燥、松软的运动场和牛床清洁、干燥的垫草对奶牛的健康是必需的,对围产期的奶牛更为重要。

1.2营养因素 

奶牛日粮的营养不平衡和不良饲养管理是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奶牛能量的过多或不足都可使奶牛发生繁殖疾病。如围产期和泌乳初期的能量负平衡对繁殖性能有很大影响,可造成排卵前的卵泡发育不良和品质差,奶牛不发情或即使发情也没有成熟的卵子排出,导致受胎率下降;若奶牛能量的供给量太多时,过剩的部分会被作为体脂肪积蓄在体内,造成奶牛肥胖,运动量下降,生产时胎儿过大,同时由于脂肪的沉积造成产道狭窄,导致难产和胎衣不下发病率的增加。

如果此时人工剥离胎衣不完全或造成子宫创面,则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目前,我国农户和部分奶牛养殖户在蛋白质饲料的使用和添加量上存在着误区,认为棉粕或棉籽饼有毒,而偏爱使用豆饼或豆粕。添加量过大,不但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且降解率较高的豆饼在瘤胃中产生过量的氨,会引起血液中尿素浓度升高,尿素对精子、卵子和胚胎发育均有毒性作用,可引起奶牛流产和胎盘滞留,还可使受胎性能降低,配种次数增加,空怀天数延长。

如果泌乳牛血浆中尿素浓度超过20mg/dL时,说明降解、非降解蛋白质平衡有问题。另外,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和类型也影响与繁殖有关的激素平衡,血液中尿素浓度高可引起孕酮浓度下降;泌乳早期奶牛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会加剧能量负平衡程度,并延迟卵巢功能恢复。

许多研究表明,钙、磷、铜、锌、镁、钴、硒、碘、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缺乏症以及钙、磷和钼过量可使奶牛繁殖力下降,发生繁殖疾病。胎衣不下和繁殖器官的感染症多数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

研究表明,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是发生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适量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饲养管理的重要项目,干奶牛饲料中强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预防和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在众多可调理和预防奶牛繁殖疾病的因素中,奶牛日粮的营养平衡与较好的饲养管理因其经济有效,近年来已引起科研人员和奶牛养殖者的广泛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涓撶鍖婚櫌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鍝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zy/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