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被称之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无论是在私募股权市场,还是二级流通市场,医疗企业向来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但是,医疗产业链条极长,细分赛道各有千秋,市场火热程度也各有不同。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部分企业脱颖而出,在细分领域里占据了竞争优势,以下十家医药企业无论从市值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堪称是医药界的“茅台“。
1迈瑞医疗:国内医疗器械大龙头迈瑞医疗在A股上属于明星一样的存在,业绩稳步高速增长,年营收规模超亿元,净利润达到60多亿元,每股收益超5元,既有价值型企业的特征,又具有高成长能力,每一条都在支撑着其股价上行,年10月16日登陆A股后,股价一路上涨几乎没有回头,市值规模超五千亿元。
迈瑞医疗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
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产品包括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心电图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吊桥、输注泵、以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OR/ICU)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用于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的仪器和解决方案的组合,以及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等产品在内的微创外科系列产品。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54.18%
体外诊断主要为实验室、医院提供一系列全自动及半自动的体外诊断产品,主要包括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诊断系统等及相关试剂。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6.46亿元,同比增长14.31%。
医学影像产品包括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和PACS。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1.96亿元,同比增长3.88%。
纵向来看,迈瑞医疗近几年业绩可谓突飞猛进,年至年营收规模分别为80.13亿元、90.32亿元、.74亿元、.53亿元、.56亿元和.26亿元;净利润为9.10亿元、16.00亿元、25.89亿元、37.19亿元、46.81亿元和66.58亿元。
虽然迈瑞医疗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独占鳌头,但与美敦力,通用医疗,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其崛起时间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未来能否保持此前的增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欲成为世界级医疗器械公司还需时日。
2恒瑞医药:医药界一哥在医械领域,迈瑞医疗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但是在药品领域,那得是恒瑞医药,两种可谓平分秋色。
年在全球投行Torreya公布的《全球0强药企报告》中,恒瑞医药位列全球第21位,也是唯一一家闯入前25名的中国药企。
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
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28亿元,同比增长18.7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61亿元,同比增长19.73%。与国内一些药企靠仿制药低成本走量不一样的是,恒瑞医药十分注重创新药研发,年投入研发金额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7.99%,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6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5个;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82个、仿制药临床批件2个。经过多年发展,创新药已经基本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发展态势,从而保证了业绩”旱涝保收“。这也是恒瑞医药业绩保持如此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年至年恒瑞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93.16亿元、.94亿元、.36亿元、.36亿元、.36亿元、.89亿元和.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72亿元、25.89亿元、32.17亿元、40.66亿元、53.28亿元和63.28亿元。
3药明康德:CRO/CDMO龙头企业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行业特点,由此催生出了专门提供新药研发外包的“合同研发组织”CRO“和提供新药研发、生产和工艺优化一条龙外包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
中国医药产业经过前期发展,正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各大中小药企加注创新药研发,新药研发外包需求大幅增加。药明康德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发展成为国内CRO/CDMO龙头企业,员工规模有达26,名,其中9,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1,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是典型的研发型企业。其业务涵盖CRO、化学药物CDMO、细胞和基因治疗CTDMO(合同检测、研发和生产)等领域。
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1,,.15万元,同比增长28.46%。其中,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41万元,同比增长32.02%;CDMO服务实现收入,.36万元,同比增长40.78%;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67万元,同比下降2.96%;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22万元,同比增长9.98%。
4华熙生物:玻尿酸之王华熙生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其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华熙生物建立了生物活性材料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年华熙生物原料业务实现收入7.03亿元,同比略微下降7.55%,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73%,毛利率为78.09%,同比增长1.97个百分点。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17.7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1.88%;毛利率为84.55%。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13.46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1.15%;毛利率为81.89%。
在全球玻尿酸销量中75%来自山东,其中华熙生物占据市场份额近四成,是名副其实的玻尿酸之王。
5智飞生物:代理商逆袭为疫苗龙头年7月,智飞生物和默沙东签署合作协议,代理其在中国的23价肺炎多糖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销售。随后双方保持着代理合作关系,年下半年开始,智飞生物陆续代理了默沙东公司四价HPV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九价HPV疫苗等多个重磅产品,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年—年,智飞生物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3.43亿元、52.28亿元、.87亿元、.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43%、.50%、43.4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14.52亿元、23.66亿元和33.01亿元,同比增长.25%、.75%、63.05%和39.51%。
近年来,智飞生物开始注重自主产品研发,依托旗下智飞绿竹、智飞龙科马两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公司研产基地,马不停蹄的研发自主产品,截至目前在研项目27项,包括已经进入注册程序及临床前研究项目。
年3月智飞龙科马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被纳入紧急使用,成为国内第5款获批新冠疫苗。
6长春高新:“长高针”龙头长春高新实质上是由长春市国资委控股的产业投资平台,成立于年,起初以园区开发为主,后通过产业投资孵化了主营生长激素的金赛药业,疫苗企业百克生物、中药企业华康药业和主营房地产的高新地产等企业,逐渐形成以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服务等业务为辅的产业格局。
年12月,长春高新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东北地区最早一批上市企业之一,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发展成为中国生长激素龙头企业。
9年11月,长春高新以溢价12.76倍的价格收购了金赛药业29.5%少数股东股权,持股比例增至99.5%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随后,长春高新业绩迎来爆发,营收从年的53.75亿元增至年85.77亿元,净利润从10.06亿元增至30.47亿元。
年长春高新营收85.77亿元,其中金赛药业贡献了58.03亿元,显然,金赛药业成为长春高新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成立于年的金赛药业在年时推出了国产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赛增粉针剂),填补国内空白。5年,推出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赛增水针剂),8年,上市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新药、全球唯一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的凝胶剂,适应症为促进创面愈合,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4年,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支长效型重组人生长激素。年,在国内首先上市了促排卵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金赛恒,解决了促卵泡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近年来,金赛药业也迎来业绩高速增长期。营业收入从年7.25亿元到年增长至58.03亿元,净利润从2.59亿元增长至年的27.6亿元。
在二级市场上,长春高新受到了资本的追捧,股价突破元,总市值高达多亿元。
7片仔癀:“中药茅台”在中药界享有国家绝密配方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云南白药,另一家便是片仔癀。
片仔癀产品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痛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其原材料麝香、牛黄、蛇胆、三七均为珍稀药材。
片仔癀源于宫廷、兴于寺庙、流传于民间、发展于当代。据说片仔医院秘方御用良药,在明朝万历年间,发生宫廷政变,一名闽南籍太医竟携药方出逃,至璞山岩庙削发为僧,片仔癀因此落入民间。
现在大众熟知的片仔癀是由年成立漳州制药厂改制创立,并于3年6月登上了上交所主板。
4年,片仔癀开始实施“一核两翼”大健康发展战略,在夯实医药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强化妆品、日化产品及保健品、保健食品两翼,并同时拓展医药流通业为补充。此后,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至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86亿元、23.09亿元、23.09亿元、23.09亿元、57.22亿元、65.11亿元;同一时期,净利润分别为4.67亿元、5.36亿元、8.07亿元、11.43亿元、13.74亿元、16.72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片仔癀被称之为“药中茅台”,获得投资者的热捧,市值规模超亿元。
8乐普医疗:心脏支架龙头乐普医疗成立于年,前身为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和美国WP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投资总额万元,前者出资万元,后者以"经皮腔及冠状动脉成型术的导管"和"扩张血管的支架"两项专有技术和生产技术(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评估作价人民币万元出资。美国WP公司唯一股东张月娥系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配偶。
年,蒲忠杰提出了建立中国领先的心血管全产业链生态型企业的战略目标。随后,乐普医疗加快了对外投资并购的步伐,业绩也迎来爆发期,营业收入从4年16.69亿元增长至年的80.39亿元,净利润从4.23亿元增长至18.02亿元。形成了“心血管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一体化发展”的三大业务板块,年医疗器械板块营收34.00亿元,药品板块营收34.12亿元,器械和药品各占半壁江山。乐普医疗是国内心血管器械龙头企业,其核心产品国际第二代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冠脉药物支架Nano、冠脉药物球囊Vesselin等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近25%,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实现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企业。只不过近两年乐普医疗受到集采冲击较大,年11月5日国家第一次高值医疗耗材集中采购,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下降至元,降价幅度高达94.6%。其中,10个中标产品价格均不超过千元,最低仅元。乐普医疗首当其冲,其中标的钴基合金雷帕素洗脱支架系统,降价到元/个,降级幅度92.32%。年金属支架收入为8.45亿元,相比于9年下降了38%。而其药品板块两大心血管药品(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也被纳入了集采,销售价格显著降低,导致公司药品营销收入全年降低。
9山东药玻:药用玻璃龙头市场上总在这样一类企业,在平凡的业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比如做辣椒酱的老干妈,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等等。山东药玻也属于类似的企业,成立于年,专做药瓶和瓶塞,一年卖出几十亿元,一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最大的药用玻璃包装企业。
山东药玻产品包括模制瓶系列、棕色瓶系列、安瓿瓶、管制瓶、丁基胶塞、铝塑盖塑料瓶等六大系列,千余种规格,涵盖从玻璃瓶到丁基胶塞、到铝塑组合盖一整套的药用包装产品,其中,模抗瓶年产能高达70多亿支。
年山东药玻实现营业收入34.2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4.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6%。
在国内市场上能与其竞争的对手,模制瓶系列产品主要为德州晶华药玻,年产能约15亿支,销量不足10亿支。棕色瓶系列产品主要竞争对手为日照鼎新、青岛昱泰、青岛崂山玻璃厂、淄博汇晶、广东华兴等总体产能不足20亿支,年底山东药玻总产能已经达到30亿支以上。
10爱尔眼科:医院龙头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扶持政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连锁化规模化的医疗服务,极大的刺激了医院建设的热情,在眼科、口腔、辅助生殖、美容整形等专科领域,医院医院的封锁,在细分赛道上做大做强。尤其在眼科领域,以爱尔眼科医院几医院。
目前爱尔眼科主要竞争者仅为国内各医院医院,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医院、温州医医院医院。
爱尔眼科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3年成立后通过“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起分级连锁网络体系,逐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截止年12月31日医院家,门诊部88家,同时在境外布局了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WANG眼科中心、欧洲ClínicaBaviera.S.A、东南亚ISECHealthcareLtd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
年爱尔眼科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19.24%;净利润17.24亿元,同比增长25.01%。门诊量7,,人次,同比增长13.89%;手术量,.5例,同比增长14.19%;
近几年爱尔眼科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年至年营收分别为31.66亿元、40.00亿元、59.63亿元、80.09亿元、99.90亿元和.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8亿元、5.57亿元、7.43亿元、10.09亿元、13.79亿元和17.24亿元。在资本市场上,爱尔眼科市值水涨船高,市场规模近亿元,因此被称之为“眼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