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称
说来惭愧,普通话不标准的我一直把它念成(zuo)(音同作)浆草,近来翻查词条才知道正确念法是(cu)(音同醋)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
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华南地区真是太常见了,沙地上、屋脚边、路边、树下、水边、荒地等,随处可见。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随手一拔擦擦放嘴里,哇,酸的。所以它有别名又叫酸浆草、酸酸草、酸咪咪、三叶酸等,是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这点在它的中文学名跟拉丁文学名也都有明显体现,酢同醋,意思酸味,Oxalis意思也是酸的。
分布
广义的酢浆草包括了酢浆草属的大部分植物,花色丰富,形态多样,品种也多。据《中国植物志》上给出数据:酢浆草属约种,主要分布于南美和南非,特别是好望角。中国广布,亚洲温带和亚热带,欧洲、地中海和北美皆有分布。
酢浆草是草本植物,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平时最常见的有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
常见种类
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原产南美,没有明显的茎,叶基生,具有又长又细的叶柄,叶片掌状复叶,由三枚倒心形的小叶组合而成,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枚小叶组成的个体,即俗称的“幸运草”。太阳的紫外线和肥料中某些化学物质是造成此类突变的重要原因。还有脱氧核糖核酸发生错误也会造成突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幸运草的传说,传说如果能找到四片小叶的三叶草就能许愿使得愿望成真。
而根据概率统计,大约每一万株酢浆草当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这么低的概率之下,能找到四片小叶的酢浆草那也真的是幸运儿了。(不过已有栽培品种就是四片小叶的,见下图)
“铁十字”酢浆草(四片小叶)
图片来自网络
有种开红色小花的酢浆草容易跟红花酢浆草混淆,区别在于其花喉是红色的,花色更深更鲜艳,叫做关节酢浆草(Oxalisarticulate),原产南美,长江以北各地作为观赏植物引入。
开小轮的黄花品种,即狭义的酢浆草本种,就叫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虽然与红花酢浆草同科同属,却具有又长又细的匍匐茎,叶对生,叶片亦由三枚小叶组成,但小叶的大小比红花品种则更小一些。丛生,高15至20厘米,春夏秋不间断开花,以春秋凉爽时间花开最盛。
常见的还有种紫叶酢浆草(Oxalis.triangularis),紫色的叶片相对花而言大而妖艳,粉红的小花反而成了配角。
(该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常见的开大轮黄花的是黄花酢浆草(Oxalispes-caprae),叶片长有很多紫色的斑点,又称黄麻子。
(该图片来自网络)
特性
酢浆草有很强的向光性,阳光充足时候叶片平展和开花,光线较暗时候或夜幕降临就闭合低垂。
用途
其酸味来自草酸,草酸吃多了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并且有可能引起痛风和结石,这点要引起注意哦。同样因为其含有草酸,古人用来擦拭铜器。现在也有苗族人用来洗涤银器,以显示其光泽。
其全草可入药,味酸,性寒,功能清热利湿气,消肿解毒。
某些种类的鳞茎和种子还可以食用。最著名的食用品种是Oxalistuberose,它的拉丁名种加词tuberose是块茎的意思,这种酢浆草在南美洲的北安第斯山地区被广泛种植,当地人食用它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之久。
酢浆草的叶子有辛辣的味道,西方人还用来作沙拉调味酱,也有用来当茶饮。
园艺种植
近年酢浆草种植变得相当热门,俨然成为园艺界的网红。在年曾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首个集中展示酢浆草植物品种的专题展,共展出余种,余盘酢浆草。
不同种类的酢浆草,叶子差异极大,很多都已经不是萌萌的三心型小叶了。小花的形态不变,花色丰富很多,花瓣也大了不少。还有人热衷于收集各个品种的酢浆草,并为这种萌萌的小花起名——“酢酢”,而沉迷酢浆草的种植人则称为“酢粉”。
(该图片来自网络)
种植的酢浆草有春播跟秋播之分,秋播的品种花期蔓延整个冬季,第二年夏季休眠时候挖出种球后,就可以跟花友互相交换新品种的种球,丰富自己的种植品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自己种植哦,这种花不娇气,好养^_^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白花酢浆草,有说是爱尔兰的国花,而且童子军也以它做徽章,也有说法是白车轴草。(两者同为白花三叶草)有爱尔兰人朋友的不妨问问求证下。
(该图片来自网络)
部分图片收集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