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家委员蒋文龙参加吉林大米

导语年12月10日,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专家委员、《农民日报》高级记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董事蒋文龙博士应邀参加“吉浙好粮缘,全球云相荐”吉林大米浙江市场品牌宣传系列活动并发言。蒋文龙博士分析了“吉林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过程及成功原因。以下为发言全文内容。“吉林大米”品牌崛起的三个密码这是一个品牌消费的时代,品牌之间的竞争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加以形容。“吉林大米”一路从“围追堵截”中走来:在东三省大米的“包围”中,消费者只知有黑龙江“五常大米”,“吉林大米”完全被边缘化;发端于吉林的松花江,似乎只是黑龙江的支流,而世界闻名的四大“黑土带”似乎也成了黑龙江的知识产权专利,与吉林无缘;当“吉林大米”一路南下“攻城略地”,向着上海、浙江这两个粮食主销区进发之时,又迎头遇上“苏米”等品牌的有力“拦截”。放眼全国大米版图我们会发现,今天,品牌竞争的程度有如何惨烈:山东的“齐鲁粮油”、安徽的“皖美粮油”、“湘字号”大米等品牌已经占据一定市场,江西省每年财政拨资2亿,已经打造了9个大米品牌。其它一些地理标志品牌大米,如新疆伽师等,更是以“小而美”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吉林大米”异军突起:一是种植面积从万亩到万亩,新增了万亩;而且近年来,从未启动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价保护政策。在粮食生产日趋市场化的背景下,这客观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因为它不再是行政指令下的规模扩大,而是属于市场驱动下粮农自主选择所带来的成果。二是消费者印象从“一无所知”到“大名鼎鼎”。作为浙江人,你能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到“吉林大米”的来势逼人:组团参加了浙江省农博会,在浙江营销中心挂牌,将专卖店开至家门口,截至今日全省11个地市已开设68家。我们已经完全处在“吉林大米”的包围之中。所有人也许都会画上一个问号,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首先,“吉林大米”的成功,是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的成功。区域公用品牌,是对资源要素、政策要素、渠道要素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政府行政能力,快速获得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吉林大米”采取“母子”品牌架构,与“舒兰大米”等县级大米品牌构成科学的生态体系,相互赋能,在组织上、规划上、传播上、渠道上共同发力,以”集团军“的方式作战,迅速提升了“吉林大米”整体品牌的知名度。相较于在县域平台上整合资源打造市域、县域公用品牌,其优势不言而喻;反观其它各个省份的大米,尽管都有统一品牌的意愿,但均未落地,未形成合力,都只是在“单兵作战”,因此难以形成气候。今天,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甚至也不再是县域与县域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品牌集群与品牌集群之间的竞争。因此,“吉林大米”的成功,首先是在省域层面,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的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的成功;第二,“吉林大米”品牌的成功,是消费定位、营销创新的成功。中国是“大米的国度”。不仅大米产量全球第一,而且东南西北、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大米。但“吉林大米”目标明确,没有全面撒网,而是选择上海、浙江这两个最具消费能力的市场作为主攻目标,集中精力进行传播推广。尤为可取的是,其充分利用、借助浙吉对口平台进行渠道下沉,将专卖店开到我们的家门口,实行了“吉林大米”中高端定位,并与浙江高消费人群进行无缝对接。这种将渠道销售和品牌传播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提升了“吉林大米”在浙江的影响力。营销创新是每一个品牌获得快速成长的捷径。近年来,“吉林大米”已经走过了线下直营到线上电商,从产地到销地直通到“吉田定制”的四个阶段。其先后在全国各地策划举办了多场活动,这不仅让“吉林大米获得了高曝光,也大大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了品牌的体验感。因此可以说,离开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创新,“吉林大米”品牌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第三,“吉林大米”品牌的成功,是“两山”转换的成功,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区域公用品牌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对农民而言,是增收致富的法宝;对政府而言,是地域发展的“金名片”,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抓手”。但我认为,品牌除了经济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外,还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大家试想,“两山”有可能自动转换吗?“高质量发展”究竟靠什么?当你发现这一问题,并且尝试着去思考之时,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自明,这就是“品牌”,就是“区域公用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以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方法是什么?不就是品牌吗?品牌是通过符号,通过故事,通过传播,让消费者认知产品,从而扩大销售、提升溢价的方法。它的可取之处,正是以生态环保的方式,以对自然最小的索取,获得最大的回报。也正是从这一意义来看,我认为,“吉林大米”是“两山”转换、是“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引擎。“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吉林大米”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贡献,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而绝不仅仅只是满足了物质的供给。当然,要说“吉林大米”已经取得真正的成功,可能还为时过早。品牌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可能在某一个节点上停滞不前,所以我们说,品牌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天,“吉林大米”已经取得了第一个五年的初步成功,在全国,特别是在浙江省范围内,“吉林大米”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第二个五年“吉林大米”将何去何从?吉林已经委托浙江芒种品牌机构完成相关规划,届时将与各位见面。在此,我衷心希望,在第二个五年里,“吉林大米”能够以崭新的品牌形象和一系列创新性的体验营销与传播,走入浙江寻常百姓家,获得品牌真正的、更大的成功。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中国首个专注于"三农"品牌研究与实践的独立研究院,中国“三农”品牌化整体解决方案智力平台,拥有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近二十位由高校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构成的研究员队伍及百余人部门成员,以研究部为龙头,协同规划部、培训部、行政部、设计部、新媒体部、传播部、营销部、电商部,致力于为中国“三农”品牌化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此前,研究院团队成员已完成“三衢味”、“武阳春雨”、“禹上田园”、“丽水山耕”、“巴味渝珍”、“烟台苹果”、“聊胜一筹”、“盐池滩羊”等数十个省级、市级、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农产品企业品牌战略规划典型成果。了解更多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zz/10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