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扬无咎《四梅花图》卷赏析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文章来源_网络
扬无咎(─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省)人,寓居南昌。自称为东汉著名文学家扬雄之后,故其姓氏从“手”而不从“木”。生平事迹不详。他为人正直耿介,绍兴(3─62年)年间,奸相当道,朝廷对外妥协苟安,无咎“不直秦桧,累征不起”,一生没有作官,是一位藐视权贵的画家。他为梅花传神写照,以“墨梅擅天下,身后寸纸千金”,成为中国梅画的初始者之一。事实上,“画如其人”,无咎笔底高标清韵的梅花,正是画家素洁坚贞的高尚操守的化身。《四梅花图》卷,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纵37.2厘米,横.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梅花图》卷,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纵37.2厘米,横.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资料来源北京故博。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此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解析与图文互证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湖州竹派赵孟頫历代名画欣赏中国历代绘画电子图库
幅历代古画高清图,56G内存-古画U盘
台北故宫古代书画高清电子图G8幅
如何欣赏“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山水画?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四条屏拍出千万天价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特别声明
图片均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编辑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艺术书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