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用药有讲究

近年来,我国奶业生产迅速发展,各地建设了大量的规模奶牛场,经常下乡听到奶牛场技术人员说,奶牛疾病越来越难治愈,奶牛用药中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到底怎样给奶牛用药成了规模奶牛场兽医心中的一个“症结”。本文就规模奶牛场奶牛合理、安全用药谈些个人看法,供广大规模奶牛场和同行参考。

一、规模奶牛场用药的基本原则

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在用药时要了解药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保证用药的科学性,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谨慎用药,并且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提升治疗效果。1、对症用药为了能够正确选择用药,首先要对奶牛疾病作出正确诊断,避免错误用药导致无法医治。一些用药问题是由于误诊和漏诊导致的,所以用药之前必须对奶牛病症作出准确的判断。如奶牛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在发病时,牛群会有20%的奶牛出现腹泻,粪便会呈棕色水状,具有腥臭味,而且有些粪便当中会存在血凝块。有些奶牛的病情比较重,身体明显发冷,产奶量会严重下降。对于一些疾病的临床症状,牛场兽医必须要熟知,尤其是一些常见疾病,保证能够对奶牛的疾病作出准确判断。2、标本兼治使用药物来消灭和清除奶牛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者解毒等,都是治本的治疗方式,而通过对症下药,则能够实现治标。如奶牛患病后有时产生严重疼感,可以对其进行镇痛治疗;通过解热来避免奶牛发烧;利用强心治疗避免出现心脏衰竭的情况。因此,对奶牛疾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做到标本兼治,一方面解决临床症状的问题,缓解痛苦,另一方面也需要治本,才能保证能够更加彻底地治疗疾病。3、科学地进行临床用药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药剂的用量,计量减少能够降低治疗的效果,但是剂量过大,就会导致药物在奶牛的体内残留,导致乳汁当中含有药物,影响乳制品的质量。为了能够控制好用药剂量,就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科学的用药。如新生以及处于成长期的奶牛,在使用青霉素时应按体重使用0.4万IU/kg的量进行控制。不同药物的性质不同,在实际使用时要掌握好药物性质,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的用药效果,使不同的药物能够更好地配合。而新生犊牛一般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以避免用药造成的不利影响。①对饲养环境、厩舍、器具进行消毒,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如苯酚(石炭酸)、甲酚等。②禁止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动物源性饲料。③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抗菌素——恩诺沙星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土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土霉素、磺胺嘧啶片、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④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抗寄生虫药——阿苯哒(即丙硫唑)唑片、伊维菌素注射液、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⑤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生殖激素类药——注射用绒促性素、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醋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液、注射用垂体促卵泡素、注射用垂体促黄体素、黄体酮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

二、注意事项

1、少用抗生素部分奶牛养殖者尤其是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治疗和预防疾病经常使用抗生素,而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敏感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炎症,一般情况下,奶牛患病如果不是很严重,不要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奶牛的牛奶投药后72小时内禁止出售。牛乳在上市前以及淘汰奶牛在屠宰前,应严格按照规定停药,准确计算屠宰前停药时间和弃乳时间(奶废弃物不少于7天)。2、少打针相对而言,奶牛性情胆小,比较敏感,打针时应激反应大,产奶量会有所下降,接种疫苗也要尽量采用联苗。打针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否则会引起奶牛组织损伤、药效降低和药物残留量的增高。在静脉注射时,扎针要准确,不能跑针,还要注意注射速度,尤其是第一次使用某类抗生素时,要先观察20分钟以上,防止药物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3、选准时间选准用药时间,可提高治疗效果。从生产周期来讲,治疗奶牛疫病尽量在干奶期做。一般奶牛疾病不是很严重时,要等到停奶后的两个月内再做治疗;从奶牛每天的代谢规律来讲,一般在白天发作或白天转重的疾病或者患处在四肢的奶牛,均应在早上服药;若属于阴虚的疾病,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应在晚上给药;健脾理气药、涩肠止泻药,应在饲喂前给药;治疗瘤胃疾病帮助消化的药物,在饲喂时给药效果最好;对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饲喂后给药可缓解对胃的刺激性,慢性疾病,饲喂后服药可缓缓吸收,作用持久;从奶牛的生产管理来讲,每年春秋两季的全群驱虫很重要,对于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户),还要增加驱虫一次。犊牛在断奶前后必须进行保护性驱虫,母牛要在进入围产前进行驱虫,育成奶牛在配种前应当驱虫。4、选准药物选择药物是奶牛养殖场兽医综合控制全场疫病的关键,兽医选择药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规定的药物,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是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规模奶牛场购买兽药时应到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店,并向药店索要并保存购买发票,不要购买上门推销的兽药。在选择药物时,要认真、仔细阅读药物说明标签,按标签上注明的家畜种类用药,还要注意药瓶标签的有效期。使用兽药时应如实做好用药记录。孕期选药,所选药物首先应考虑对胎儿有无直接或间接危害,其次要考虑对母体有无毒副作用,同时还应考虑是否会影响泌乳期孕牛所产奶的质量。5、选准给药途径药物作用不仅与剂量、剂型有关,还与正确的给药途径有关。对于量少、对口腔刺激性不大的粉剂、片剂或丸剂药物,可以直接经口投药。投服药物时,要将牛头抬高,自其口角拉出舌头,然后,将药送至舌根后方,松开舌头,药即被牛自然咽下;对于有异味,奶牛不喜欢喝的,可以用灌药瓶投药或者胃管投药。胃管投药时要注意先清洗、检查胃管,插入端涂上石蜡油或水。对于无刺激性的药物,可以加适量面粉、麦麸等制成糊或舔剂,将其涂于奶牛的舌根部,使奶牛逐渐舔食并咽下。一般情况下,选用抗生素时,为了避免抗生素杀灭奶牛瘤胃内的微生物,最好采用注射方式,不要口服。在选择外用药时候,要注意防止奶牛自己或者其他牛的舔舐,一般需要隔离。外用的抗寄生虫药,还要注意避免污染鲜奶。6、注意联合用药在对奶牛疾病进行防治时,一般需要将不同的药物联合起来应用。为了避免用药导致事故,医务人员需要对药物的特性有充分了解,一方面要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需要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在了解每一种药物的性质之后,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配伍,保证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避免错误使用药物而出现副作用。如超过4月龄的奶牛在进行疾病防治时,由于奶牛消化饲草是通过瘤胃进行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时不应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因抗生素会破坏瘤胃中的微生物活动,导致发生消化不良;在进行奶牛冬痢病的防治工作时,每头可灌服45g肠道收敛防腐类药物,每隔12h灌服1次,可获得较好的效果。7、保证“三个禁止”①禁止不按量用药药物的使用量,是药理研究者长期研究和实践的经验积累,符合奶牛生理特性和药物的药效机理。任何不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和奶牛实际的体重,随意增大或者减少奶牛用药量,都是不科学的做法。特别是超量用药现象较多。减量用药表现在,不按照疗程用药,而是一旦病情好转马上停止给药,由于治疗不彻底,病情并未得到安全巩固,致使病状再次复发或加重。②禁止乱配药物给奶牛用药时,维生素C禁止与青霉素配伍,防止青霉素在弱酸性环境下分解;在使用中药类针剂时,不宜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应以5%的葡萄糖溶液为溶媒给药,防止中药类物质在生理盐水强电解质下不稳定。要牢记兽药配伍禁忌,如盐酸林可霉素和罗红霉素、替米考星配伍,疗效降低;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配伍,疗效降低。③禁止重复用药药物都有一定的治疗周期,不少奶牛养殖户急于求成,喂药一天后看到病症未见好转,就更换替代药物,误以为品种多加速治疗,殊不知同一天使用的药物,里面含有相同的药物成分,造成奶牛用量过大或者产生抗药性,为以后用药埋下隐患或者引起不良药物反应。8、注意两个阶段①泌乳期奶牛泌乳期禁止使用任何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避免产奶量下降和牛奶药物残留;禁止使用抗寄生虫药;禁止使用生殖激素类药。②妊娠期孕牛慎用全麻药、攻下药、驱虫药。禁用使用直接和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药物,如前列腺素、雌(雄)激素,也禁用缩宫药物如催产素、垂体后叶素、麦角制剂、氨甲酰胆碱、毛果芸香碱,还有中药的桃仁、红花等。9、防止药物过敏能引起奶牛药物过敏的一般只有抗生素类药物,所以在给患病奶牛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等药物后,应注意细心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奶牛过敏反应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战栗,呼吸困难,突然倒地,阵发抽搐,可视黏膜发绀,反应迟钝。解救:立即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5毫升,也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毫升~毫升;或肌内注射扑尔敏注射液5毫升—10毫升;如果是妊娠母牛,可用强力解毒敏30毫升—40毫升。作者:韦人徐平史宁花杨莉萍孙红玲许凤侠

转自《乳业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所发资料信息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先进养殖技术和理念,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wh/6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