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梅花便不同何香凝的梅花图

邓乔彬先生指出:“伴随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进行,士大夫文人对品格气节尤为重视,托物而言志,使咏梅诗大兴。”古往今来,有多少梅花诗脍炙人口,例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枝梅讯陇头春何香凝画,柳亚子题年×36cm设色纸本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偏爱绘制梅花题材,其梅花诗同样高洁不群。年,北伐战争中何香凝过江西大庾岭赋《咏梅》:“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催”,乃是她现存最早的梅花诗。

年何香凝又经大庾岭吟赏梅花,赋诗“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梅兰竹菊同时会,羡却庾山独占魁。”此外还有“几生修到玉为魂,何时借得冰为骨”“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等佳句。

墨梅何香凝绘、柳亚子题年×39cm设色纸本何香凝美术馆藏

年何香凝赴欧途中,作诗“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向天涯寻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以拟人手法自陈心声,“冲天志”与“傲雪心”是她革命理想与个性特征的表现,诗文以梅花自比,格调清奇。

梅花傲雪凌寒,被赋予清澈高洁、坚贞不屈的人格化节操。梅花题材在宋代正式成为独立画科,以仲仁、惠洪、扬无咎、赵孟坚为代表,仲仁撰写《华光梅谱》,是画梅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梅花成为何香凝喜爱表现的题材,更因其重视精神性的表达,梅花的象征意义让她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而绘画和题跋也多呈互文的状态。

绿梅何香凝年57×36cm设色纸本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笔下的梅花,完全从她的精神世界中走出来,其代表作有年的《一枝梅讯陇头春》、年的《石头城下卖梅花》、年柳非杞上款的《梅花》、年的《绿梅》、年的《寒梅有深意》、年的《花寒不落墨常新》等,绘画六法讲究“经营位置”,何香凝立意之先会在纸上虚实布白,重视构图,多取传统花卉折枝格式。

何香凝在绘制梅花之时,运足腕力,运笔直上而直下,线条的起伏变化完全记录手臂肌肉力量的变化,兼及作画时的意识、情绪状态。她在梅花奇瘠而苍古的老干上面,绘出两条新生的冲天梅枝。两根梅枝,往往一气呵成,一枝用笔偏实,一枝用笔略虚,两根梅枝冲天而立,老梅干发新枝,虚实相生,浓淡相应。其构图程式的形成与稳定使得何香凝画梅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个人风貌明显。

花寒不落墨常新何香凝绘,董必武题年×34cm水墨纸本何香凝美术馆藏

云雪梅点评:“经过剪裁更显疏密有致的画面上,逆锋斜出横卧的韧劲梅枝上生发出的枝杈,用的就是十分讲究用笔起落和‘收’‘留’的折钗股、锥画沙般的线条”,又说“用硬毫秃笔写就的老干虬屈而多疤节,韧劲的树枝多分杈而少转折……每每有两笔直冲向上、旁无枝蔓的新枝,或平行并立或中有交叉,无论是两米长的巨幛还是尺许小帧,这样的两条新枝都是一气呵成,一笔到底,甚至在晚年臂力十分有限的时候也无少减,成为何香凝画梅的符号性特征。”

何香凝画梅自成一家,不独树干各异,仅花朵姿态就有数种,或怒放或含苞,或侧开或迎面,或枝头或偃仰,可见其观察入微。周锦嫦和易东华认为:“与前代画梅名家,如南宋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相比较,何香凝画梅喜爱先以浓墨重笔写出老干,使得老干笔墨饱满遒劲,意蕴丰沛,然后淡墨新枝或上、或下抽出,挺拔舒展,最后红梅点染新枝,画面的整体意境冷峻而清新。”

漫言疏影太横斜何香凝、潘天寿年.2×64.5cm设色纸本何香凝美术馆藏

晚年的何香凝德高望重,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年龄资历都备受尊敬,合作画中何香凝往往先动笔,担纲梅花等主体形象的绘制,局部由其他人补足,形成完整的绘画。其腕底梅花清雅的气质之中带有几分倔强,枝干笔力劲健,而花朵娟秀婀娜,疤节以浓淡墨写出,求老求苍,多分杈而少转折,追求水墨淋漓、墨色相参的效果。

建国后何香凝曾想创作“百梅图”,年何香凝以梅花图贺朱德60岁寿辰,祝寿诗写道:“将军花甲寿,敬贺一枝梅。凌霜兼耐雪,铁骨占花魁。春到和平日,新生万物回。”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画风照见人品,何香凝画梅的程式与人物的精神状态相表里。裔萼认为何香凝“形成了自己画梅的独特程式,她不拘泥于传统梅花的‘女字形结构,不避讳梅枝的平行并立,秃笔硬毫写就的老干之上冲出两条向上的新枝,这几乎成了她的梅花的符号”。

撰文:陈姗

初审:易东华

审校:房桦

审定:程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ff/10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