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衰落极快的欧洲国家经济倒退3

饿了么+美团补贴券↓↓↓领券直达入口点此进入↓↓↓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由于传统秩序崩溃和经济体制转轨,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和衰退之中。例如亚洲的塔吉克斯坦,在脱离了苏联之后,由于失去了联盟中央的扶持补助,加之自身难以抗衡分离势力的威胁,故而陷入了内战,经济倒退了半个世纪。而欧洲有一个小国,在独立建国后,同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民族问题突出,而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危机。如今,其国家不统一,其经济也相当落后。

这个欧洲小国,就是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又称“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位于欧洲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是连接东欧和巴尔干的枢纽。由于其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其在历史上没少遭受侵略。15世纪,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向东欧地区扩张。面对由重炮、铁骑、苏丹禁卫军武装的奥斯曼军队,摩尔达维亚陷入困境,虽然有斯特凡大公等人的英勇抵抗,但无法弥补其与奥斯曼帝国间的巨大实力差距。16世纪,摩尔达维亚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外,沙皇俄国也长期觊觎摩尔达维亚的战略地位。俄国人更喜欢用“比萨拉比亚”来称呼这块土地。自彼得大帝以来,历届沙俄统治集团,都谋求在比萨拉比亚进行军事扩张。一位沙俄高官坦言:“比萨拉比亚是通往土耳其海峡的兵站。”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18~19世纪,伴随着土耳其的衰落,沙俄在黑海沿岸的扩张势头愈来愈猛。~年俄土战争后,根据年的《布加勒斯特和约》,比萨拉比亚为沙俄所占有。

年和约签署后,比萨拉比亚就成为了沙俄版图的组成部分。这一情况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才发生改变。~年,俄国先后遭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冲击,随后陷入了国内战争的洪流之中。内战时代,苏维埃政府忙于应付各地的白卫军叛乱,无暇顾及边疆地区。趁苏维埃政权无暇西顾之际,巴尔干国家罗马尼亚,在协约国集团的支持下,以“和比萨拉比亚人同文同种”为理由,出兵干涉俄国内战,继而占领了比萨拉比亚。

只是,罗马尼亚人虽然和比萨拉比亚人同出一脉,但地域之间的差异,拉远了他们的距离。罗马尼亚政府刚刚占领比萨拉比亚,就急于将比萨拉比亚的财产、设施搬到其本土,导致比萨拉比亚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同时,来自布加勒斯特的政府官员,在主观上也对比萨拉比亚人持鄙夷态度。同族尚且受到歧视,异族的处境就更加困难。居住在比萨拉比亚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加告兹人等少数民族,时常处在被排挤、打压的境地中,连本民族的语言都被取缔。

有资料统计,罗马尼亚在占领比萨拉比亚最初十年里,未经审判就处死了3万人。罗马尼亚统治时代,比萨拉比亚有2/3的居民不会书写,85%的妇女目不识丁,生活状况相当恶劣。贫穷与绝望,导致比萨拉比亚产生了离心倾向。与此同时,谋求复仇的德国,开始在巴尔干地区扩大影响;日渐强大的苏联,也不断向罗马尼亚施压,试图收回失地。罗马尼亚夹在德、苏两大国之间,进退两难。年6月28日,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罗马尼亚被迫将比萨拉比亚归还给苏联。

苏联收回比萨拉比亚后,便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让其作为加盟国之一参加联盟。与此同时,苏联开始在摩尔达维亚进行大规模建设。得益于苏联的大力支持,摩尔达维亚取得较快发展。此后,苏德战争爆发,罗马尼亚由于忌恨苏联夺占其土地,所以便加入轴心国阵营,对苏宣战,并且还一度夺回了比萨拉比亚。但好景不长,年,苏联在东线发起全面反攻。当年8月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后,摩尔达维亚重归苏联,罗马尼亚也被迫投降。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国内环境趋于稳定,联盟中央便不遗余力地对各加盟国进行建设,摩尔达维亚也得到了好处。二战前,摩尔达维亚还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地区,民生贫困,生产力低下。二战后,得益于苏联的大力支持,摩尔达维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业化。不过,苏联在给摩尔达维亚好处之时,也同样在领土方面坑了它一把:将其所属的霍廷地区、北布科维纳地区、沿海的伊兹梅尔地区,统统划给了乌克兰,导致其沦为内陆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走向崩溃。摩尔达维亚于年更名为“摩尔多瓦”,并在年苏联解体之时,宣告独立。不成想,独立建国,却是摩尔多瓦噩梦的开始。由于基础薄弱,摩尔多瓦在失去苏联中央的补助后,经济每况愈下。独立之初,境内的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加告兹族不满政府的做法,遂自行建立了德左共和国、加告兹共和国这两个割据政权,并引发了内战。战争愈演愈烈,原苏联的第14集团军也介入其中。到年局势趋于稳定时,摩尔多瓦已是千疮百孔。

时至今日,摩尔多瓦仍未能彻底治疗内战的创伤,加告兹共和国虽宣布解散,但德左共和国却仍旧存在。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又遭受了战火的破坏,摩尔多瓦的经济建设相当滞后,甚至与苏联时代相比,倒退了30多年。如今,摩尔多瓦的经济水平,不但在欧洲地区位列倒数,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落后的。

参考资料:《苏联军队的瓦解》、《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tgaibang.com/lzff/10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